【福清话强行科普】No.3、韵母和宽窄变韵。
韵母的结构一般来说,把韵母看成由三部分构成:韵头(也叫做介音)、韵腹和韵尾。例如,“江”的韵母,其介音为,韵腹为,韵尾为[ŋ]。
一般而言,介音和韵腹都只可能是元音,而韵尾则可能由元音充当,也有可能由辅音充当。
构成韵母的元素要是少于三个怎么办呢?如果韵母由两个元素组成,则介音是第一个元素,韵尾是第二个元素。而韵腹究竟是哪个则需要分情况讨论:如果韵母由一个元音加一个辅音组成,那么,韵腹是第一个元音;如果由两个元音组成,则韵腹是开口度较大的那个元音。对于单元音韵母,则介音、韵腹和韵尾皆是此元音。
普通话的韵母
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所以要了解一种方言的韵母系统,首先要了解其韵母都涵盖了哪些基本元音。
按照惯例,咱们先来看看普通话都有哪些基本元音。
注意!前方国际音标高能预警!
用红色和粉色标记的音标就是普通话的基本元音。
上图象征性地展示一个面向左侧开口的人的嘴部的发音部位。越向左则舌头越向前伸出,越向上则口张开得越小。成对的符号中,左右两侧有圆唇与非圆唇之分。其右者为圆唇元音,左者为非圆唇元音。
红色标记的元音表示可以直接在普通话中充当单元音韵母;粉色标记的元音表示在普通话中只能够和其他元音共同构成韵母,一般处在韵腹的位置。
红色元音有:y ɨ ɯ],它们分别是“阿哦鹅医污迂思湿”的韵母。
是的,“支持时日自此思”的韵母并不是,而是发音比靠后的[ɨ](“自此思”,俄语也有此元音:“ы”)和[ɯ](“支持时日”,韩语也有此元音)。汉语拼音方案用“整体认读音节”忽悠了不知道多少代人……
再来关注一下粉色元音:[ɛ]:参与构成“奸”的韵母,汉语拼音将其写作“ian”,导致我们误以为“江”和“奸”两字的韵母只有韵尾[-ŋ -n]的差别,其实还有韵腹的差别而且这是主要差别。汉语拼音误导我们的还不止这些。如,“坡”的国际音标是,其汉语拼音少了介音。你们啊,拿衣服!参与构成“也”的韵母和月的韵母。请特别留意这里边的读音,和英文单词yes的“e”发音相同。[ə]参与构成“恩”的韵母[ən],文的韵母等。[ʊ]参与构成“中”的韵母[ʊŋ]和“永”的韵母。
好,这里献上普通话完整的韵母表。普通话韵母表,共36个韵母。每一格:第一行为国际音标,第二行为汉语拼音,第三行为例字。
福清话的韵母
和前文一样,先看福清话的基本元音。
红色标记的音标是福清话的基本元音。福清话的基本元音有11个,它们既可以直接作单韵母,也可以互相组合成复韵母。
这11个元音当中,有7个在普通话的基本元音中也有:,大家应该也对它们的读音比较熟悉了。
剩下4个普通话中没有的:[ɑ ɔ œ ø],我要重点介绍长得很像数学上空集符号的元音——[ø]。它是福清话“初 (大年初一)”的韵母。它的发音方式是,如果你记得前文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元音的发音,那么保持舌头位置和开口度不变,将口型变为圆形即可。也可以这么说:在你模仿呕吐的时候,你发出的就是这个元音。
[ɔ œ]这两个元音,则是分别在的基础上,将开口度增加一度。后者在听感上和前者相比并无太大差异。
元音[ɑ]很简单,只要学英国人(不是美国人)说单词large,那么中间的元音就是这个音了。
然后,你再盯着上图一会儿,有没有发现……
图中福清话的基本元音的布局十分地错落有致?
是的!你没有看错!再看看下面这张加了箭头的图就更明显了有没有!
福清话的宽窄元音对应关系。箭头两端的元音互为一对宽窄元音。在箭头下端(或右边)的元音是“宽元音”,上端(或左边)的是“窄元音”。“宽元音”都比“窄元音”正好大一个开口度([ɑ a]除外)。
为什么要引入“宽窄元音”的概念呢?因为福清话的韵母基本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的,每一对韵母的韵腹互为一对“宽窄元音”,相应地,这对韵母就称为“宽窄韵”(也叫做“松紧韵”或“变韵、本韵”)。
现在,我们可以给出福清话的韵母表了……福清话韵母表,共46个韵母。斜线左边为窄韵 ,右边为宽韵。韵母下方为例字。有两个“有音无字”韵母:[ŋ]和。经过了我精心挑选,例字都很常见,福清人应该都会读吧?
我知道这一对对的韵母看得大家是眼花缭乱。没关系,你现在可以先只看斜线左边的窄韵。至于什么时候用宽韵、什么时候用窄韵,在下一部分会详细说明的。
普通话的韵母可以跟全部的四个声调搭配,福清话的韵母则不然。
福清话的韵母根据韵尾的不同,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最右边的一列是以入声韵尾做结尾的“入声韵”。作为“入声韵”,自然只能搭配入声声调,即阴入和阳入。中间两列是以基本元音做韵尾的“阴声韵”和以鼻音做韵尾的“阳声韵”。阴声韵和阳声韵从不与入声声调搭配,只与剩下的五个声调搭配。
仔细观察韵母表最后两列,就会发现,每个阳声韵都整齐地对应一个入声韵。中古汉语和其他汉语方言也都有同样的表现。中古汉语有三套入声韵尾[-p -t -k],它们分别严格对应阳声韵尾[-m -n -ŋ]。在现今的汉语方言中,粤语和闽南语完整保留了这三套入声-阳声韵尾对应关系。在福清话中,入声韵尾[-p -t -k]在一百年多前就已经全部混入[-k],相应地,阳声韵尾随之平行变化,也仅剩[-ŋ]。这一百年来,福清话的入声韵尾[-k]又进一步弱化成今天的[-ʔ]。
客观来说,福清话韵母的发音算是闽语族中比较容易的。闽南语的韵母以复杂著称。大量的鼻化韵充斥其中,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闽南语的发音难度。
像这种在头顶上烫了大波浪的就是鼻化韵的国际音标。法语中也有大量的鼻化元音。
宽窄变韵
关于 “宽韵”和“窄韵”,你们应该会疑惑,究竟什么情况下用宽韵,什么情况下又要用窄韵呢?
现在,要跟大家介绍全宇宙仅闽东语独有的——“宽窄变韵”现象(又叫做“松紧变韵”或“变韵、本韵现象”)~~
判断一个单字的韵母是宽韵还是窄韵,只有一个判断依据——声调。
福清话中,凡声调是阴平、阳平、上声和阳入的单字,其韵母统统都是窄韵(又叫“本韵”,即原本的韵母);
凡声调是阴入、阴去和阳去的所有单字,其韵母统统都是宽韵(又叫“变韵”,即改变了的韵母)。
区分单字的宽窄韵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对于单字来说自然意义不大。
但是对于多字连读,影响就大了不是一点两点……
我们知道,多字连读时声调要变化(连读变调)。对于宽韵字来说,一旦它发生了变调,那么它的韵母也要随之变成对应的窄韵(所以宽韵也叫做变韵,这种韵母的变化对宽韵字而言只是变回了原本的韵母)。而窄韵字在任何情况下,韵母都不会改变。
从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福清话在两字连读时,后字也有可能变调。不过好在这种情况仅限于后字是阳平或上声的时候(下图蓝色区域),而阳平和上声字是窄韵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变韵。所以,最后一个字不论是什么声调都不用变韵。
新派福清话连读变调表。表左为前字,表首为后字。
阴入、阴去和阳去作为前字时,不论后字是何种声调,前字的声调全部改变(上图绿色部分),而这三种声调的字是宽韵字,在变调时需要变韵。
所以,宽窄变韵的规则可以归纳为:阴入、阴去和阳去作为前字时,韵母都要变成对应的窄韵;作为末字时,韵母不变。
我们来欣赏阴入字“一 ”的精分变韵之旅:作末字,不变韵:第一 作前字,要变韵:一中
再来欣赏阳去字“舅”(韵母的发音类似于“要”)在“舅舅”这个词中是如何实现自我分裂的:
第一个“舅”字因为作前字,所以要变韵;第二个“舅”字因为作后字,所以不变韵。于是就读作:
舅舅(韵母的发音类似于“优”)(注:这是新派福清话的读音。老派福清话中,“舅”的宽韵是,窄韵是,这对宽窄韵在新派福清话中已经混入中不能区分。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福州其他县市,一般把这个现象叫做“秋烧同韵”。福清高山、三山、港头、沙埔、东瀚等地的方言与福清市区有所差别:宽窄韵现象很不明显,但是尚能区分和这两对韵母。)
宽窄变韵现象震惊了全宇宙,堪称闽东语形式最优美的音变规则。
各地方话的宽窄韵现象
宽窄韵现象是闽东语的突出特征。
但是,这个现象在有的地方话中比较明显,在有的地方话中不明显甚至没有。
于是,我搜集了一下福州十邑各地方话音韵的资料……
去除所有有音无字的韵母,统计了韵母数、有宽窄韵的韵母数,并计算出宽窄韵比例。
有宽窄韵的韵母数韵母数宽窄韵比例
罗源话0530.0%
古田话0530.0%
屏南话85315.1%
连江话94719.1%
永泰话94619.6%
闽清话115320.8%
福州话464797.9%
长乐话515298.1%
福清话4444100.0%
注:有音无字的韵母均不列入计算。表中的福清话统计的是老派韵母。新派比老派少了2个韵母。尽管如此,新派福清话的宽窄韵比例依旧是100%。
福清话的宽窄韵现象在福州方言中是最明显的。相比于福州方言的其他地方话,福清方言更能够吸引学者对其进行调查研究,这应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的经历
作为一个福清话说得不甚熟练的福清人,我已经不止一次栽倒在宽窄变韵上了……
前几天,邻家大妈用福清话问我体重多少。
我的回答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刚一说出口,在一旁的老妈赶忙纠正我的发音:
应该是 !
…………
是的……“二”是阳去字……而且是作为前字……所以还要变韵……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所以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好……
福州话 –维基百科:松紧变韵是闽东语各方言独特的现象。这个性质使得福州话古奥难懂,使得非福州话母语的人难以学习和互相交流。
总结1、福清话的韵母不算多,发音也不算太难。2、福清话的宽窄韵现象真完美,我却学不会[摊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