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项目提前23天封底 再次刷新福清速度
7月7日,福州京东方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主体结构提前23天全面封顶。明年这个时候,一片片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将装上一艘艘货轮,从福州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日本、韩国。届时,世界上生产的超高清电视及桌面显示器中,将越来越多出现中国人自主制造的液晶屏幕。
建设“超级工厂”
全球每5部智能手机,就有一部屏幕出自京东方;每10部平板电脑,就有3部屏幕是京东方出产。作为“幕”后英雄的民族企业,目前,京东方制造出来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屏幕市场占有率已跃居全球第一。
此次封顶的福州8.5代线项目是福州电子信息工业史上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国内最大的显示器生产厂房。项目预计于明年第二季度投产,设计产能为每月12万片玻璃基板,年产显示屏3000余万块。项目的提前封顶,将进一步加速中国民族企业抢占全球显示产品市场。
福州京东方8.5代线项目的建设,也带来了上下游产业链的聚集。目前已有东旭光电等多家上下游企业就近配套,落地资金达80亿元,涉及显示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后续将形成千亿级高端显示产业集群。
突破极限工期
9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一般情况下要1—2年才能完成,而中建三局只用了220天,业内罕见。项目经理王玉海介绍,中建三局当天中标,当天开工。短短1周,近2000名工人进场,不到半个月,300名管理人员从全国各地到达福州。短短2个月间,几乎将福清当地所有的建筑材料“一扫而空”。施工高峰时,有12000多名工人在日夜不停地施工。2016年春节期间,还有180名管理人员、1800名工人加班加点施工。
工程建设既要确保快速,更要保障质量。“流水作业,一环扣一环,进度日报、周报、月报,全过程管控。”项目副总监陈刚介绍,项目在投标过程中就制定了20万字的精细化施工策划,整个过程都是采用最先进的施工理念和手段,使项目施工得以保质保量完成。
打造“最干净厂房”
在福州京东方,要求最高的生产车间,洁净度超出ICU病房标准的10倍以上。
在项目3号厂房4楼,偌大的楼板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蜂窝状孔格。“这块楼板有4.5万平方米,孔格在建筑学上称为格构梁,这层楼板有1万多个格构梁。”3号厂房项目经理陈亚解释,这是为了保证厂房内空气更高效流动,不落纤尘。为了保证格构梁的抹角处光滑,项目经过10余次实验,才最终敲定用光滑的PVC材料替代木材做模具。
洁净车间对地面平整度提出了严苛要求,单层多达5万平方米的格构梁,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必须严格处于同一平面,每2米的平整度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每天,3名工作人员都要扛着十几斤的激光找平仪,在不断长高的厂房上测量找平。30万平方米的格构梁,要经过4次标高测量,以保证最终的平整度。
搞定“擎天柱”
站在2号厂房四楼,数百根高大笔直的梁柱如同“擎天柱”一般撑起厂房的屋顶,每根都有好几层楼高。项目副总工张浩介绍说,这在工程上被称为“高大柱”,1号、2号、3号厂房中共有943根这样的柱子,都在10米以上,最高的有近15米。
高大柱一般施工一根需要3、4天,而各厂房中的高大柱多达324根,在工期内根本不可能完成。为了突破这一难题,项目总工程师董晓刚想了妙招:在浇筑高大柱时,塔吊吊来一个高高的钢管架,如同一个巨大的“灯笼”,在4名工人的配合下,落在了高大柱施工点。这就是浇筑高大柱的“秘密武器”——“灯笼架”,是董晓刚在前一个项目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设计的一个施工工具。群策群力下,该项目仅用了55天便完成了近千根高大柱的施工。
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杨国才韩成林 朱娅 徐策原标题: 再次刷新“福清速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