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街、赏景、吃美食
走起~
第三味:繁华潮街的“城”味
“清涛街”

清涛街原本是一条位于国际华城小区与侨荣城小区交界,长度约300米的普通小街。随着音西街道万达双子星的冉冉升起,与清昌万达一街之隔的清涛街占据天时地利,成为了集休闲娱乐、餐饮小吃、生活配套于一体的开放式商业街区。
日前,音西街道以“融合音西”理念,结合清涛街本身区域的特色,立足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和打造特色夜间经济角度,为清涛街注入“潮流”“时尚”“网红打卡”等元素,为市民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视觉体验,让清涛街一举成为了福清市民的“网红打卡”新去处。
清涛街一侧的店牌店招统一风格、统一制作,还增加了夜间亮化效果,不仅看上去更规范、更美观,还提升了城市颜值,更有“城味”。不仅景美,在新潮或老派本土或异域的福清老饕们眼里,清涛街妥妥占据一席之地,因为在这条街可以轻易找到满足味蕾的美食。


光饼、滑粉、番薯丸……不论何时何地都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福清味。在烤、炸、煮、炖等多种烹饪手法的加工下,每一种食材都自带鲜味。麻辣烫、螺蛳粉、火锅、烤肉……没有一个人可以饿着走出清涛街!

闲暇之余来杯咖啡或奶茶,生活美滋滋~

随着暮色降临,大店小店的后厨都忙碌起来了,刚出锅的滚烫、蒸汽都是美食最新鲜的口感。广告招牌的改造以及市政工程和灯光的亮化提升,让清涛街的营商环境有了质的飞跃,有效积聚人气、吸引广大美食爱好者,进一步提升这条繁华美食街区的商业氛围,让老街焕发新活力。

见贤思齐、缅怀历史、忆苦思甜
到了音西
少不得要去乡贤馆“打个卡”!
↓↓↓
以时间为轴
推开音西乡贤画卷
乡贤是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为展示乡贤风采,弘扬乡贤文化,凝聚乡贤力量,以乡贤文化涵养文明,去年以来,音西街道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对乡贤馆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谋划建设了专属音西的乡贤馆。
音西街道乡贤馆位于溪前东196号,占地面积约145平方米,两层,总建筑面积290平方米。该建筑原为音西康辉小学,六七十年代,由印尼华侨蔡云辉先生出资修建。

乡贤馆分为2层,以时间为轴,梳理从古至今乡贤人物以及近代各条战线所取得巨大成就。一层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战天斗地”音西精神,激发新一代音西干部群众建设美好音西的斗志。主要以序言、老照片、珍贵实物和音西八大代表性人物图文、精美连环画等图文并茂展现古代先贤、红色人物、侨贤丰碑,旨在怀缅他们建设音西的功绩。

二层是现代人物,囊括军界、政界、学界、体育界、企业界、最福清等几大板块,以他们的故事,见证音西近几年各个领域蓬勃发展。同时二层还配备乡贤讲堂,一方面以数字化手段展示音西的历史巨变;另一方后期将邀请乡贤进行宣讲,旨在搭建一个乡贤与群众互动、互通、互融的平台,让更多的在外乡贤常回家看看,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在这里
听听乡贤的故事
看看那些对故土爱得深沉的人们
温故知新,汲取能量
谱写福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唤起心中那份温暖的故乡记忆

福馨步道起点位于福长路和福百路的交叉口古路溪和贝底溪交汇,沿途经埔尾村、福川古道、芦院村、台峰寺,直至西溪水库,步道总长6091米。

据悉,途径的福川古道乃明朝万历年间叶向高进京赶考时所开,沿途使用石块筑阶,是当时福清至福州的官道之一,明清两朝称之为“闽融官道”。



沿古道而上,途经“一重岭”“二重岭”“石门槛”、“牛王坑”,一路攀山越岭,风景秀丽。驻足“一重岭”揽胜亭,山间绿意迥然尽收眼底。此外,古道登山口周边还设有露营地、休闲露台、生态停车场等设施,夜晚灯光亮起,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音西街道的寻味之旅就到这里啦,是否还有些意犹未尽呢,下一站,一起探寻渔溪街道的“渔”味~
来源 福清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