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援疆任务下达的时候,林恩满腔热血,心中已是激情澎湃。他断然放弃本已筹划好的赴上海进修计划,淡看此前已取得的副高笔试成绩将随新任务而过期,将医院三甲内审员的担子分托给科室同事,“问自己,为祖国,可以放下小我的执念么?又如儿女响应母亲的召唤,赢得她期许且欣慰的目光?”肩负起家乡人民的嘱托,在市委组织部、卫健局、福清市医院院部和科室领导的鼎力支持下,他与援友们一道登上福建援疆的飞机。

来到新疆奇台县后,林恩被分配到奇台人民医院呼吸科担任副主任。县医院的呼吸科是全疆二甲医院中最早授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的呼吸科之一,同时肩负着全院ICU的重任。救治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也是医生“解题”的过程,有些疾病从爆发到死亡的“时间窗”很短,意味着“解”在非常有限的“时间流”里,一旦错过,则回天乏术或留下严重后遗症。所以林恩和团队同事非常重视诸如急性呼吸衰竭的紧急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脓毒症休克的1h集束化管理、热射病的早期CRRT上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压氧舱治疗等。“病魔不会去挑时间”。在PCCM,下班时段接收急诊送来的危重患者是常有的事,组织大家一起抢救患者。“抢救成功对患者和家属来说是天大的欢喜,对医护人员来说是职业至高的成就感;我们也许是少吃一顿午饭,对患者和家属却是不能塌的天!”除了要和死神赛跑,还在“复盘”中指导团队利用PDCA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步骤、减少纰漏、提高效率,靠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量化标准来持续提升救治水平。

林恩形容医生的技术就像一把刀,要长期在科室里沉淀、打磨,否则可能失去锋利。除去贯穿始终的临床看诊,他的工作还包括带教年轻医师与投入科研。
“传帮带”是援疆医生的一个重要工作,通过给年轻的医生传授临床经验和技术实践,让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少走弯路、更好成长。除了定期开展相关专科教学讲座和病例讨论,在教学查房过程中,林恩也注重抓住典型病例与年轻医生和实习同学分享,何为提示大叶性肺炎的“哈”音、下肺纤维化的Vicro啰音、皮下气肿的握雪感、呼吸肌疲劳和潜在呼吸衰竭的胸腹矛盾运动等,非耳闻、手摸、眼见不能切身体会。“要重视体检基本功,要学会在没有仪器检验和检查加持的特定情况下快速甄别病情”。“ICU的医生就像特战队员,不但会开飞机坦克,必要时也能徒手格斗”。“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打造一个带不走的人才梯队,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和夯实基本功要从每一天做起”。

看门诊期间,林恩医生也发现许多患者抱着“能走还算好,走不动才算病”的错误认知和“路途偏远能拖则拖或许可自愈”的心态,等到病情严重才来医院就诊,结果是“治得晚花大钱”。对此,在疫情防控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林恩医生所在福州援疆医疗队和科室团队积极为社区百姓举办相关健康讲座,多次为边远地区百姓义诊送医送药,并普及“预防为主、早发早治、慢性病要规律用药”的理念,受到群众好评。
援疆一年多来,林恩与医院同事们团结协作、并肩战斗,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带领团队锐意进取的科室主任、以科室为家的护士长、一夜无眠收治病人的科室同事、踏实进取虚心求教的年轻医生以及众多医护兄弟姐妹都给林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疆党员干部那种‘经得起干旱与冰雪、挺得过酷暑与严冬,在狂风沙暴中屹立不倒、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同时也给我的援疆工作也增添了动力和信心”。

医疗援疆也是一项长期工程,每位援疆人的工作都离不开前人打下的坚实基础。林恩医生说,“一批批援疆干部戮力奋斗、忠诚履职,在新疆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都是我追寻的榜样。尽管老院区设施渐显陈旧,随着新院二期工程内外竣工,PCCM也快将搬入新院新区,硬件平台必将更上一层楼。榕奇两地医疗团队密切交流合作,我也会以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激情,不忘初心,使命必达,在援疆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尽责,为当地人民的卫生医疗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 福清市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