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纳入!
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消息
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
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工作于1月8日正式结束。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司负责人介绍了新冠治疗药品参与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有关情况。
今年,共有阿兹夫定片、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下文简称“Paxlovid”)、清肺排毒颗粒3种新冠治疗药品通过企业自主申报、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参与了谈判。其中,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谈判成功,Paxlovid因生产企业辉瑞投资有限公司报价高未能成功。
阿兹夫定片资料图
这位负责人表示,虽然Paxlovid未能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但根据近期国家医保局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的所有治疗性药物,包括Paxlovid、阿兹夫定片、莫诺拉韦胶囊、散寒化湿颗粒等,医保都将临时性支付到2023年3月31日。在此期间,新冠病毒感染的参保患者使用这些药品均可享受医保报销政策。此外,阿兹夫定片、清肺排毒颗粒经过本次谈判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治疗发热、咳嗽等新冠症状的药品已达600余种。同时,为满足各地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的需要,近期各地医保部门结合当地医保基金运行情况,又将一批新冠对症治疗药物临时纳入本地区医保支付范围。总体来看,医保报销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用药品种丰富。
Paxlovid资料图
近日
新冠口服药物阿兹夫定片
进入上海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经医生问诊、评估后
患者可获得处方
引发广泛关注
消息传出后
一些市民想方设法储备该药
专家提醒“不能囤”

“阿兹夫定片是处方药,使用不慎会有肝肾损伤,我们不建议百姓自行购买使用,更不建议囤药。”8日,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赖延锦副主任药师提醒。
阿兹夫定片是种什么药?
为什么不能随意服用?
为何不能囤药?
来听听专家解读
阿兹夫定片前世今生
本是用于艾滋病治疗
“该药开发的初衷,是用于抗艾滋病病毒的治疗。”赖延锦介绍,阿兹夫定片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拥有全球专利的抗病毒创新药物。

该药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起到有效控制艾滋病患者病情进展的作用。2021年7月2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阿兹夫定片治疗艾滋病上市。
新冠疫情发生后,研究发现阿兹夫定片同样能抑制新冠病毒的自我复制。此外,阿兹夫定片进入人体后,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因此,2022年7月25日,国家药监局按照药品特别审批程序,进行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
2022年8月9日
阿兹夫定片作为处方药被纳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
并进入医保结算
该药不是神药
不建议盲目囤药
赖药师介绍
阿兹夫定是一种抑制病毒的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
的核苷类似物
能特异性靶向新冠病毒RdRp
从而抑制新冠病毒的自我复制
其适应范围是
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冠”成年患者
该药不仅能够缩短
轻度、普通新冠患者
核酸转阴时间、肺炎改善时间
对于中重度患者
也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使用该药首先应有明确的核酸/抗原阳性证据,其次需有临床症状,特别是存在高龄(如≥65岁)合并基础病等高危因素的,可尽早使用、足疗程使用。核酸/抗原阳性,无高危因素且无症状等,无需使用。
该药服用时,需空腹使用,整片吞服,原则上不可碾碎,除非确实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推荐剂量为成年患者每次5毫克,每日1次。治疗新冠的疗程常规是7天,最多不超过14天。
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还没有特效药
阿兹夫定片并不是神药也
不能用于提前服用预防新冠病毒
囤药不可取
“全民囤药的话,势必会造成产能不足,导致医疗资源失衡,形成一部分人囤了药却并没有用、一部分人需要用药却用不上的局面。”赖药师介绍。
可能存在生殖毒性
用药一定要医生指导
阿兹夫定片为处方药
有严格的适应范围、禁忌症、注意事项
不建议自行使用
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家自备用药存在风险
“简单说,该药可能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副作用。”赖药师介绍,临床中,阿兹夫定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此外,其说明书黑框警示,服用该药后可能会产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总胆红素升高、谷草转氨酶升高、血糖升高的现象。因此,胰腺炎、中重度肝功能损伤或者中重度肾功能损伤患者慎用。
这些人群也须慎用
该药和其他药物
存在合并用药的风险
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
应注意多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需在医生或者专业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切勿盲目用药
该药可能存在生殖毒性
故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
医师应告知生育能力的患者
该药对胎儿的潜在风险
提醒在阿兹夫定治疗期间
及末次给药后4天内
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因尚未在儿童患者中
对阿兹夫定进行研究
儿童不建议使用
来源 国家医保局、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