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伊森妈 伊森妈妈童年馆 2023-01-05 08:00 发表于上海
对不起,我就是第一批在饿了么和阿里大药房“抢到”蒙脱石散的无知的人。
我怕全家“二刷”XBB病毒,家中两个抽水马桶+两个小马桶(弟弟的)都不够用——纸尿裤我就不囤了,被传大小便失禁的谣言虽然看着就很好笑,但囤点药只要几十块,买个安心才是“核心价值所在”。

我也知道,囤了那么多药,真可以炼丹去了。
但这年头,伸手问人求药,肯定不如别人来问你求助。能分一点给人家的感觉,有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民族自豪感。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步,就是备了别人需要的药。

前几天还和闺蜜吐槽,这届中年人怎么可以悲惨至此——封控的时候抢菜,生病的时候抢药,老人不行了送医院还得抢床位和抢氧气瓶。
是啊,新年快到了,没人恭喜发财,只求平平安安。

所以,别再怪我们这些“疯抢”蒙脱石散、诺氟沙星的中年人了。我家里2个娃,3个“70+”的老人,如果花几百块钱就能买回哪怕是一点点的安全感,我甘愿当“葱头”。
这和当年我们这些老母亲疯狂囤“鸡饲料”不是一回事吗?
做不做题(用不用药)是一回事,准备好了总是极好的——真到了需要“鸡娃”(吃药)的时候,没有东西喂给他们,那最后倒霉的不还是我自己嘛!

2023开年之后,全家逐渐“阳康”,康复的佼佼者自然是两个娃。
我家大哥最晚一个中招,在我阳了两周之后,他才在高载量的病毒冲击之中败下阵来,发了一天高烧,第二天就退烧,但依然有点感冒症状。
弟弟感染得较早,但也是高烧2天后,立马活蹦乱跳,连感冒症状都没啥。我阳了后生怕传染给没有打过一针疫苗的弟弟,还搬离了家里,一边筹谋着怎么给他囤哮喘雾化的药。结果惊喜来得如此突然——专家们说,这批新冠追杀的不是青少年和幼儿,难得他们能有一次诚不欺我。
我和老公作为青壮年的典型代表人物,果然引领了家里两批大面积阳的到来——我传给了我爸妈,他传给了他妈和儿子们……

我阳了三周后,依然咳嗽+人虚,下楼散个步,喘;回家腿软,第二天牙龈都略肿……我表妹说,这新冠的后劲比剖腹产都足;我说,看来阻止大家完成三胎大业的最大杀手,原来是这病毒啊!
群里传图,医院挂水的病人都挂到马路牙子上了,一字排开,像小吃街的大排档一般;还看到各种急诊室的状况,我就真心会很感激命运的垂青——家中的老人们能平安度过这次“病毒浩jie”,真真是最万幸的事情。
不敢想,如果家里有一个老人倒下了起不来,还有两个小拖油瓶在家扭打,这生活的烂摊子该怎么收拾?!

我也不是没有生过“大病”、“险病”,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女人,但这过去一年里见的这个“世面”,真心让人差点接不住。
安全感,它是一月里手握的“第三针注射”的疫苗卡,是四月里抢到的“上海青”,是五月里拿到“无疫小区”的“出门证”,是六七八九月每日要点开的“随身码”,是十二月抗原上的“两道杠”。
安全感,它曾经是冰箱里排得整整齐齐的禽蛋鱼肉,它现在是边柜里堆得老老高的退烧药、感冒药、抗生素、血氧仪和氧气瓶。
安全感,最可靠的还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家人们互相给、朋友们互相給、同事同学们互相给。
英国诗人约翰唐顿400年前写的诗,历久弥新,振聋发聩——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而鸣
所以,该囤的囤起来,只要不过分就好。
谣言不要轻信,但要仔细想一想,它背后诞生的土壤,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也只能相信,自助者天助,丧钟会被我们死死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