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总有一些场景温暖人心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
那些与我们素不相识却挺身而出
以“志愿红”守护群众的“健康绿”
有幸的是,你我的镜头
记录下了他们默默付出的细节
一个个平凡的身影身着"红马甲"
从四面八方汇聚
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微光成炬
今天,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福清志愿者他们身上,看看这些温暖人心的故事。
港头镇志愿者同心抗疫超暖心
光辉村:村干部家属齐上阵
筑起疫情防控“保护墙”
在光辉村村口,有这么一批特殊的“执勤人”,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这些人在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时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他们中有村两委干部,还有干部的家属。

光辉村村财紧张,难以承担聘用临时人员值班的费用,只能靠村干部轮番上阵,“超长待机”的工作状态让家属们心疼不已,主动提出自己充当志愿者,为村里省下这笔开支,也减轻大家的工作负担。于是他们穿起志愿服、手拿体温枪在村卡口帮助维持秩序、测温验码,并通过微信群积极宣传呼吁大家非必要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等,用爱筑起疫情防控的第一堵墙。
高东村:兴趣爱好者一起来
拉起疫情防控“隔离线”
在高东,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平常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兴趣,打打气排球、跳跳广场舞是她们平常的业余爱好。疫情发生后,每天上午六点,他们身穿志愿马甲,坚守在村卡口,对来往车辆、行人进行检查,风吹日晒,从未抱怨......

“来!我们替村委顶一下?”
“没问题!”
本轮疫情发生后,有村民提议村委防疫工作不易,想帮着做点什么,这个提议一发出,便得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的响应。于是他们,说干就干,立即向村委报名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他们中有的是村内广场舞的队员、有的是气排球队队员,问起为何会在特殊时期挺身而出,他们的回答都出奇一致:“村里为大家锻炼打球提供了良好的场地,现在疫情期间也不能聚集了,也该是我们为村里尽一份力的时候了”。他们第一时间穿上志愿马甲,化身防疫“战士”,用行动拉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线。
占阳村:妇女撑起半边天
织起疫情防控“防护网”
党有号召,妇联即行动。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占阳村妇联组织迅速响应,勠力同心,奋战疫线,凝聚起疫情防控强有力的“她力量”,全力织密织牢疫情防控防护网。

“请大家戴好口罩,打开健康码,配合测量体温”。村妇联主席王玲手拿体温枪,拦截来往车辆时,这句话已经说的不下千遍。同样与她值班值守的,还有她的姐妹朋友们。她们主动参与“无疫小区”创建,协助做好卡口值守、宣传引导、测温验码、人员摸排、信息录入、核酸检测、服务保障等工作,把严把紧疫情防控“入关口”。她们是防控一线的战斗员、宣传员、服务员,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用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巾帼红”守护群众的“健康绿”,用担当织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张网。
海口镇“姐妹淘”跨界抗疫
饭锅里飘出饭香
案板上切菜、捣蒜、杀鱼
时不时有笑声传出
......
海口镇晨光村村委楼的小厨房再度热闹起来,一群平均年龄40+的女人正在自己熟悉的地盘,施展着鲜少外露的厨艺,要不是红马甲和口罩,恐怕谁都会以为这是一群阳光“姐妹淘”的欢乐聚会。

那笑靥如花,活力四射的样子
给人温暖,充满希望
饭菜都好了,大家快点打包,我们要趁热送过去。
张代钦和周巧敏拎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率先给值守在村口的防疫人员送餐。盒饭送到后,张代钦张罗着让两位防疫人员趁热吃,自己则和周巧敏拿起体温枪站到了路口,“代班”值守。

张代钦和周巧敏
都来自晨光村健身操队
这是一支100多人的庞大团队
成员来自晨光村的6个自然村
她们给自己的队伍取名“有氧姐妹”

今年4月份开始,“有氧姐妹”又多了一个新身份——晨光村志愿者,参与村里的各项志愿服务,包括为防疫人员提供后勤保障。
就是做饭,我们队员大部分都是家庭主妇,天天在家里做饭,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没有难度。
张代钦笑着说

食材采购资金由村乡贤会提供,根据一次30-50人不等的就餐人数,姐妹淘们要采购、准备食材、蒸煮煎炒,还要考虑荤素搭配、分量足够且经济实惠,但这些完全难不倒这群经验丰富的家庭主妇。
大家分工协作
有人擅长砍价就负责采购
有人胆大就杀鱼
有人厨艺好就掌勺
其他人则包揽各种杂活


每当区域核酸检测,张代钦都提前定好菜谱后,凌晨5点就到镇上采买。其他人也早早地来到村委小厨房开始忙碌,焖饭、洗菜、切菜、配料......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一个上午时间
50人份的饭菜就做好了
从买菜、做饭到打包、送餐
姐妹淘们“一条龙”服务
还赠送“代班”福利
说起为什么会从快乐的“健身姐妹淘”跨界成为“抗疫厨师团”?张代钦说,是因为她们看到村里的防疫人员很辛苦,平时三班倒的24小时值守,遇到开展区域核酸检测的日子,要凌晨四、五点到岗布置现场,到下午1点核酸采样结束后才能吃上饭,“那时叫的外卖都冷了,就想着做一些热的饭菜,让他们吃口热的。”

于是,每当需要时,她们就从6个自然村纷纷赶到村委:当奶奶的林凤钦将两个小孙子送到托管班后,过来帮忙;年龄最大的周珠钦,扛着家里的压力锅来了;周巧敏的丈夫一开始还纳闷为什么她一到饭点就这么忙,现在也主动加入甘当“壮丁”。
截至目前
这群“姐妹淘”已经送出
500份爱心餐

她们说
越来越美的晨光村
给了姐妹们挖掘兴趣爱好的舞台
让大家有机会认识,从陌生变为熟悉
她们也想为自己的家乡
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只是做了一点点事情,
不算什么。”
口罩之下
那一双双带笑的眼睛
格外动人
志愿不仅仅是个人行为
更是一个人到一群人的爱的传递
每一个投身到抗疫之中的普通人,都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每一个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都是这座城市的平凡英雄。
微光虽渺,万丈成炬。志愿微光,照亮战“疫”一线,定格出一个个动人的瞬间,凝结成人们心中“必胜”的笃定。
来源:各镇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