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
福清支援西藏昌都市
核酸检测工作的医务工作者
林振旺、邱华、王浩
结束集中休整
正式回家

征战高原76天
离家83天
溢满心头的思念
这一刻,终于有了安放
11日中午12时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
林振旺、邱华、王浩
抵达市卫健局
副市长郑云为他们一一送上鲜花
热情欢迎他们回家


意料之外:连续作战76天
若有召,召必应,应必战。8月18日,一接到省卫健委和福州市卫健委的紧急通知,福清广大医务工作者踊跃报名,市卫健局从中筛选出三位优秀代表——福清市第二医院工会主席、检验师林振旺,福清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长、主管技师邱华,阳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检验师王浩赴藏支援。从“报名-体检-筹备-培训-出发”,时间仅仅25小时。
“当时接到通知,我们备好了7到10天的物资就出发了。”
仅带了两套衣服的林振旺没料到,回来已是初冬。
△林振旺(中间)
8月20日,跨越三千里,几经辗转抵达西藏昌都的林振旺一行,仅休整了1个多小时,就走进了昌都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开始检测工作。缺少试管架、自己动手用纸托折;缺少仪器设备,就人工加快速度……他们想尽办法让检测快一点、再快一点,和病毒赛跑、抢时间。
8月22日,林振旺作为6人小队的队长,和王浩一同被调往陆军第九五五医院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至此,他们开始了长达两个多月封闭式的生活。
实验室和病房改成的休息室之间
短短的路程成了
他们唯一可以放松的地方

支援陆军第九五五医院期间,林振旺休息的地方。

军事化管理,无法外出,队员帮忙林振旺剃头。
“部队医院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三科合一,才7、8个人,我们到之前,他们一天的检测量大概是500多管。”林振旺告诉记者,医院实验室负责检测昌都市卡若区6个核酸采样点送来的标本,由于条件受限,很多环节依然只能用人工代替,但大家干劲十足,检测量提升至2600管/日。
“检测量不大,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高原反应加上连续作战76天叠加的疲惫。”林振旺说,以前他曾到过西藏,这次又与西藏结下别样的缘分,很高兴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援藏抗疫贡献了力量。而高压之下减肥20多斤,成了林振旺这趟援藏之旅的意外惊喜。
昌都的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
久居平原的人容易产生高原性缺氧
再加上要穿全副武装的防护服
仅仅是这两点
对医护人员来说就是一大考验
工作前后吸氧已成常态
但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
邱华依然很好地完成了
核酸检测和62名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邱华脱下防护服后进行吸氧。
邱华是此次福建省援昌抗疫医疗队后勤组组长、福州队队长,缺氧不缺岗,在她的带领下,昌都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从车载实验室,到新实验室启用,随着实验室配置不断完善,昌都市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速度也不断加速,检测量从最初的168管/日提升到6500管/日。援藏期间,昌都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完成核酸检测近14万管,约130万人次。

而让邱华自豪的不仅仅是
检测能力的提升
更是因为他们为昌都市培养了
一支带不走的检测队伍
在昌都市疫情防控取得动态清零成果后,邱华与其他几位队员发挥专业特长,对昌都医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培训,先后为昌都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培训学员35名,为昌都市考核培训126名学员,其中,考核通过101人,有力地充实了当地检测人员队伍。
“在我们集中休整期间,昌都又发生了疫情,但他们现在检测队伍强大了,可以靠自己完成检测任务。”
邱华说,回到福清休整时,线上教学也还在继续,有学员看不懂报告或者在检测中遇到问题,她都通过微信答疑解惑。
“有大家,才有小家”
踏上熟悉的土地,想着即将见到的妻儿,王浩难掩激动的心情。
“离开家的时候,小宝才2个月,大宝2岁,妻子身体还没恢复,就又要操心大的又要照顾小的。”
王浩说,离开时也没想到援藏的时间会一再拉长。
援藏期间,王浩全身心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实验室里,他专注、专业,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在特定条件下,提高检测效率。休息时,他就通过视频看看孩子们天真的笑靥,听妻子絮絮叨叨的叮咛,一起盼着昌都“疫”散云开、早日归家。

“有大家,才有小家。”王浩深知自己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当地群众的热情和尊重、当地政府的悉心安排和照顾、家乡人民的关注和祝福,都是责任里沉甸甸的一份重量。

如今,福清援藏医务工作者圆满完成驰援任务,载誉而归。王浩说,到家的那一刻,家人迫不及待地拥抱让他再次感受到责任背后的意义,这温暖的力量将激励他继续前行……



一次援藏行
一生援藏情
他们说
此行收获了太多感动
纵然西藏山高路远
却阻隔不断这浓浓情谊

可爱的白衣战士
欢迎回家
来源 壹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