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这场战‘疫’,我们有信心有力量!”
她是做事严谨的大队长
她是严厉苛刻的大管家
她是无微不至的大家长
她是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
她是福清市第三医院副院长
唐华珍

10月30日晚上,根据指挥部统一安排,市三医院立即抽调50名医务人员组建核酸采样应急队,于10月31日凌晨4点出发支援福州其他县(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急需一名有经验、擅于协调、处事严谨、抗压能力强、能吃苦、担得起重任的带队队长。唐华珍主动请缨,担下了这份重责。

“心中有责,使命必达。”在之后的战“疫”日子里,唐华珍始终秉承着这样的信念,带领队员克服重重困难,一次次圆满完成任务。截至11月8日,唐华珍已经连续9天奋战在一线。
“再难,都要克服,
再累,也要坚持。”
唐华珍手中一张张信息登记员统计表上,满是涂涂改改的字迹,这是她每天深夜出任务后,经反复斟酌作出的人员、工作事项安排。
每天的核酸采样点都有二、三十个,既要考虑点位的工作量,又要考虑队员的身体素质、精神状况,各方权衡后才作出安排。
唐华珍说。

这份任务安排表的背后
是唐华珍严阵以待、细致严谨的态度
夜深人静,忙碌一天的队员们渐渐入眠,唐华珍还在等待第二天的采样任务,地点未知、情况未知,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晚上12:00左右,唐华珍终于等来了第二天任务,悬着的心也算定了下来,随即开始着手安排30多个采样点的人员分配,并与采样点所处镇街进行对接,同时将当地疫情情况、防护措施分享到工作群中。
当所有事情安排妥当后
已是凌晨1:00
唐华珍调好凌晨3:00起床的闹钟
躺下休息
那几日,唐华珍带着队友辗转鼓楼、马尾等地,白天参与核酸采样工作,晚上安排任务,既当队员又当队长,几乎每天晚上都能只睡上两三个小时。
再难,都要克服,再累,也要坚持。作为队长,我要时刻保持精气神,给我的队友信心与勇气。
唐华珍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早就做好时刻冲锋到一线的准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也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要时刻绷紧个人防护这根弦。”
一定要遵守纪律,规范操作,注意穿脱细节,做好防护……
凌晨3:30,唐华珍利用集合的空档时间,抓紧给队员进行个人防护、核酸采集标准、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培训。常年负责医院院感防控工作的唐华珍深知,每一次出任务对医务人员来说都有一定风险,个人防护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
不论是在采样现场,还是入住酒店休整,唐华珍对个人防护要求都异常严格。除了每次出发前一遍又一遍咛嘱队员相互检查、监督,做好个人防护;在休整期间,她也反复组织全体队员加强个人防护培训。
右二 唐华珍
凌晨3:50,市三医院核酸应急采样队所有队员整装待发,启程前往福州。团队中最小的年仅19周岁,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坚定地接受任务,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我们主要负责低风险区的核酸采样工作,但每天的疫情都在变化,今天是低风险区,明天可能就是中高风险区了。
采访时,唐华珍严肃地说,在个人防护方面,丝毫不能懈怠。
早上6:00——中午12:00
队员们奔赴各自负责的采样点
开展连续6个小时核酸采样工作

穿好防护服,是做好个人保护的重要一步。防护服是战‘疫’一线医务人员的盔甲,穿上它,我们就是战士了。
由于采样点条件有限,唐华珍千叮万嘱,搭档队友之间要负起责任,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面屏后,再为彼此做一次细致的检查。“安全无小事,带出去多少人,我都要平平安安地把他们带回来。”唐华珍说。

“‘疫’路战风雨,感谢有你们。”
80、90、00后
是队伍里的中坚力量
而在唐华珍眼里
他们就像是“长不大”的孩子
怕大家饿坏肚子,每次出发前,她总是交代队员要吃饱;怕因早起睡眠不足,她总是让队员争分夺秒补眠;雨天或是降温时,她担心大家着凉,一直唠叨着要记得多穿件衣裳。

唐华珍回忆,每天中午12:00结束采样工作后,整理现场、环境消杀、打包医疗垃圾、简单用餐,返回福清驻地已是下午2:00,第二天凌晨3:50继续出发……

连续一周多“白+黑”奋战在一线,期间着实出了不少状况,幸好队友们都挺了过来。唐华珍告诉记者,在第一天出发路上,队伍里就有一个20岁出头的小年轻肚子突然不舒服,幸好在休息片刻后缓解了过来;持续一周多的核酸采样工作,时间长、任务重,让不少队员的身上出现伤痛,但是从来没有人说过辛苦。

作为我的队友,看到孩子们这么辛苦,这么坚强,说不心疼那是假的,感谢有你们相伴!作为医护人员,我知道,我的孩子们跟我一样,时刻做好奋战的心理准备,一起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相信很快就会迎来胜利!
唐华珍说。
“疫”路战风雨,感谢有你们。
愿平安归来!
来源 壹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