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千峰秀,屿水万源清”。青屿村位于沙埔镇东南端,下辖青屿、南湖2个自然村,全村共有479户,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72人,其中村两委干部6人,支部党员43人。
过去的青屿村污染严重、产业单一、设施薄弱;
现在的青屿村生态宜居、产业多元、设施完善。
通过多年的努力,青屿村打赢了一场任务艰巨的环境整治翻身战,走出了一条山青水秀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2013年被评为福州市生态村
2015年度被评为福州市卫生村
福清市平安和谐村
2020年入选福州市乡村振兴中级版试点村
获评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2年获评福州市乡村振兴五星级村
党建引领,树立示范榜样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青屿村党支部紧跟镇党委的步伐,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模式,打造“青星123”党建品牌。通过“1”个党建模式、“2”项党员机制、“3”个着力抓手,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乡贤助力的工作模式,带领党员干部、乡贤能人、人民群众围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一起想、一起干,形成共同致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构筑“同心共下一盘棋,齐头并进促振兴”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2017年7月获评沙埔镇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年至2018年获评四星级党组织;2019年至2020年获评五星级党组织,树立榜样效应,形成正向辐射效应,带动周边村共同进步提升。

多措并举,助民增收致富
一是盘活资源。立足资源禀赋,进行合理开发。将滩涂围垦发包,发展花蛤苗滩涂养殖,创增收带就业,村财年收入突破3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到3.2万元。
二是引企引税。引进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激活“农场+农户”、“企业+农户”合作模式,有效流转集体和个体土地,让群众获得更高收益的同时也增加村财收入。与此同时鼓励乡贤创办楼宇企业,引税回乡,享受税收返还政策,每年增加村财收入10万元,并逐年增加。
三是筑巢引凤。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重要支撑。如何让人才回乡发挥自己的力量呢?“打造平台、提供舞台、引才上台”。青屿村将南湖自然村传统老厝区作为青年聚落发展中心,集中力量进行全面打造含文化保护、环境治理、公共安全、产业振兴、人才培育等方面的“青年聚落发展中心”。截至目前,青年聚落基础配套项目已全部完成设计,部分项目已陆续进场施工。

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乡村
以环境修复为着力点,建设美丽宜居的滨海乡村。一是修建森林步道。南湖山由于常年遭受自然侵蚀和早年挖山采石的人为破坏,山体多处塌方,进山步道损毁。在乡贤的建议下,青屿村向上级林业等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助,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投资修建长约1.2公里的环山森林步道,并在步道两侧补植补绿,打造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

二是引种红树林。积极引种能够防风固堤、促淤保滩、净化海水的“海洋卫士”红树林,建立海岸生态防护带,构建沙埔海岸保护屏障。截至2022年青屿村红树林种植面积已达300余亩。
三是打造生态青屿。打造“一屏两绿四园”,即1个生态防风固沙屏障;道路两侧和房前屋后绿化;风动石主题公园、滨海公园、凤冠公园和青屿休闲公园4个公园。在实践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反哺桑梓,厚植为民情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青屿村充分发挥乡贤作用,打好乡贤“组合拳”。青屿乡贤们不忘家乡故土、不忘父老乡亲,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通过智力回乡、资金回乡、公益回乡等方式反哺桑梓。

多年来,乡贤许金华累计为村里各类建设项目、民生项目捐款600多万元。乡贤陈胜个人累计捐资20多万元助力家乡建设,同时组建“青屿村爱心公益团队”共同出资6万多元,为村里的路灯安上了“中国结”,让“中国结”满布村街小巷。与此同时乡贤们也以实际行动主动投身到奖教奖学、扶困济贫、敬老爱幼、疫情防控等各类活动中。


青屿村在乡贤们的大力支持下,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民生“答卷”:
捐资助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让村民喝上放心水;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坚持运营管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困难老人生活问题,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生命公园,树立文明新风,转变不良社会习气;拓宽村主干道三百余米,建设海防路1公里多,全村道路硬化四通八达,方便村民交通出行;完成主干道整治裸房和建筑围墙,改善居住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下一步,沙埔镇将持续推进“党建引领 乡贤补位”的乡村治理和发展模式,引导发挥乡贤作用,促进乡村振兴。
来源 经济科 沙埔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