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龙山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引擎”,严格对标对表各项防疫措施要求,因地制宜推出“3+3”工作举措,持续巩固提升“无疫小区”创建工作成效,确保以最快的速度、最严的举措筑牢“无疫”屏障。
“三建”制度
落实保障“三机制”
建立网格服务机制。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网格化工作机制,在“街道—社区—小区—楼栋”的基础上,增设176名“梯长”,组成22支“无疫小区”工作队,通过“扫楼行动”“敲门动员”等形式,全面摸排辖区流动人口,做到辖区居民“一张网”、居民情况“一本账”,努力实现对“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基本要素的精准掌握、精准服务,提升管理精细度。
建立数字管理机制。运用“问卷网”“妙应”等信息现代化管理登记小程序在线填表,填报居住及疫情返融等情况,做好社区地理、楼栋、人员及空间参数的编码工作,达到“多网合一”的动态化管理,解决信息采集重复、不完整、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进一步推进数字化管理走深走实。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疫情防控治理格局,融东社区把“无疫小区”服务管理融入到精品社区创建过程中,健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进社区、共建单位、新兴领域党建有机融合,6家共建单位响应“哨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凝聚服务治理合力。
各村(社区)召开疫情防控部署会议
“三行”服务
共同战疫“三群体”
党员先行,做好“带头人”。市府办、工信局、城管局、统计局及市监局等市直单位干部大力支援,积极发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和示范引领作用,参与街道核酸检测、车辆查验、物资发放、外来人口排查等工作,进一步推动防控力量向基层一线下沉。普通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冲在疫情防控一线,就地就近积极参与卡口值守、宣传政策、维护秩序,主动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无接触服务,在疫情防控、温情服务、邻里守望相助中彰显党员斗争意志、担当精神和为民初心。
志愿躬行,吹响“冲锋号”。龙山街道第一时间发布招募令,多方面联合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与热心居民代表组成守护家园志愿者队伍,携带扩音器走街串巷,流动播放防疫口号,劝导居民群众做好疫情防护工作,积极接种疫苗,接受核酸检测,落实宣传小区防疫工作“八个有”和“五个一律”。
集结逆行,争当“守城人”。坚持党建带群建,纵向上明确“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支部、党员”四级责任链条,横向上把各个党支部分别建在实体网格上,避免管理服务“真空地带”的出现,以疫情防控工作的高压态势,坚决消除疫情防控在基层一线的“空白点”,守好自家的“责任田”。
党员干部志愿者守护“无疫小区”
“三队”守护
防控疫情“三阵地”
党员队伍严守小区抗疫主战场。增强无物业小区、老旧小区的疫情防控力量,尽可能地减少无物业小区的出口,动员居民建立小区志愿者微信群,实行“小区居民+党员志愿者”联合值班制,实现24小时执勤,建立完善“三类人群”台账,即包括孕产妇、孤寡老人、重症病患者等在内的特殊人群台账,实现疫情防控重点人群的底数清。同时,7个社区成立21个疫情防控工作组、排查工作组、居民疫情防控护卫队,严格执行“社”自为战方针战略,闭环管控、严防死守,严把源头防控关口。
志愿队伍坚守卡口防疫前哨站。设立65个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者们争先响应街道号召,在各个小区卡口穿起红马甲,手持体温枪,协助各村居对所有进入车辆和人员逐一排查、登记,充分发挥基层“哨卡”作用,激活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末梢”力量,成为阻断疫情输入的“拦截阀”。
干部队伍防守党群服务大本营。设立24小时防疫服务岗,开通防疫咨询热线,全天候服务群众诉求,筑牢群众身边的“贴心”服务堡垒。三福社区创新基层治理和服务机制,以“三福万家”党建品牌工作理念,为居民提供物资配送、送药上门、心理疏导、护卫接送等暖心服务,“硬核防控+柔性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传递正能量。
核酸采集现场秩序井然
“核酸采集志愿服务队”上门进行核酸采集
寒来暑往的坚守,是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的光荣使命。龙山街道将持续发力,不忘初心、勇毅前行,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着力在“无疫小区”创建上下功夫、创新招,以真抓实干、务实求效,筑牢疫情防控线!
来源:龙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