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厝镇岭边的郭子仪后人,牢记祖先郭子仪的汾阳王丰功伟绩,在自己的家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在海外赫赫有名,出现像郭说锋,郭能华,郭能守这样的名人。
《福清郭族谱》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相誇八朝计二百八十六年。光绪六年庚辰,字学官先生修谱,此为第四次。修谱,同时修茸祠堂,将前落移前加深,新造八无谱可依据,幸知有焰,在移民时携去家坤,字朝乾手书之小谱,派人借回细阅,谱内之图,四支皆完整,唯生卒传只录东支单线。有了永续之依据,全村存仁爱之心者倡议修谱,若再待几年几位耆老谢后,就乏人指点诸房派系,并托吾两人执毫。若无有熖保存此小谱,即有存仁之心者,而只能缅谱兴叹。吾等应向有焰公致谢,并记其一功。 此次修谱只修线谱,未修生卒谱,因无谱可续,其线谱一图为五代,二图为五至九代,三图为九至十三代,四图为十三至十七代,五图为十七至卄一代,六图为卄一至卄五代,七图为卄五至卄九代。然而各家族之发祥不平衡,有的已发祥到卄七世“志”字辈,有的只发祥到卄三世“世”字辈。故已发到卄六世“芳”字辈的承转下第七图,未转发祥到“芳”字辈的均不转下。后人观谱时,七图中无其祖上名讳者,应查阅第六图。 这次修谱限于时代之观点,未作统一要求,以自愿为原则,愿意者开列名讳来,认为无须者,让其自为。致有的家族,或在家,或迁居他乡,或侨居异国的,凡未回名讳者,俱未收录谱中。知其去向者,在名下注明侨迁之地名而已。如:移民浙江,迁居福州,侨居日本等。为了团结起见,对养子不作严格详查注明,有明言者注下,有讳忌者畧之,其他一视同仁,未作另外表记或规定。对原来之谱序作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处理,添上了查究到的郭姓入闽祖先之渊源,使后人观谱后,得知吾宗之原祖名讳及迁入闽部之因缘,浮起爱祖认宗之心。 承蒙侨居异国之兄弟关心家乡修谱,自筹建造 后以功名显于中唐,则自汾阳始。汾阳枝叶繁衍,多于多族其子孙迁入闽者,至后皆宗焉。吾融郭氏显著甚众,其城一姓,则吾友云之宗也。云友读书怀古,尤以仁孝为期,每念先世本原,惟遏佚是惧,于是奋励笔墨,篡修宗谱,将欲保世,滋大于亿万子孙而无穷也。颶言:览是谱拜而叹曰:嗟呼!天下之生久矣,孝子仁人不忘其亲,能睹远如近者,恃有谱也,故杞宋无征,孔子伤之,则谱之义重矣。云友豈能无心乎。孟冬持一帙视余,且据明初荐辟仕,河南参议元公为始祖,并尔祖东邱公集载未备,统而全之,故上下三百余年,宗派详明咸有实录,而子姓族属凡十有八世而于调迁,之后悉涣而萃之,云友之功也。云友之仁孝大矣哉!夫能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盖族有尊卑亲疏之分,故礼有宗支祭祢异,聚则均尊于祖,散则各祢其亲,核而详,实而信,谱之义也。语曰:有文无献不足以为考,有献无文不足以为据。云友之谱其殆而献者乎。水有源则流长,木有本则枝,



















欢迎全球郭姓加入家乡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