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信息惠农、智慧农业成为热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数字农业加快产业升级……数字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在八闽大地越来越多的地方,数字经济的触角不断延伸,正跨越乡间小路,融入乡村生活众多场景,改变着人们的点点滴滴。
早在2011年,福清就率先依托智能化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动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越来越多的“可追溯”“一品一码”字样也出现在福清各类食品经营场所,让消费者多一份安心。

如今,得益于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试点县建设,福清根据“数字福州”建设规划,“现代农业+物联网”新业态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助推着乡村振兴。
一品一码:
打造食品安全“防火墙”
数字赋能,让农产品监管更“智慧”。近年来,福清全面实行农产品生产主体监管名录备案制度和生产记录档案制度,对已纳入平台监管的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开展农产品“一品一码”在线巡查,督促重点生产主体落实备案管理、生产记录、诚信档案等工作。
同时,通过创新制定“一品一码”追溯管理与“一拉黑四挂钩”工作制度,把拒不落实“一品一码”追溯管理工作的生产主体纳入“黑名单”,以达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效果。截至2021年底,共上传生产档案数7342批,赋码21093批次;激活专用二维码10258批次259万枚。目前,福清市纳入追溯监管平台的生产企业共有573家。

为做好“一品一码”追溯管理,提升广大群众食品安全意识。福清市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月、宣传周等活动,持续开展“一品一码”追溯管理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一品一码”工作知晓率。此外,还成立了“一品一码”追溯管理工作群,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手把手、面对面”指导服务,及时解答追溯平台应用问题。
数字农业:
为农业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物联网”新业态,福清市多举措扎实推进数字农业各项工作。
围绕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目标,推动遥感监测、智能识别、自动控制等智能化设施建设,促进智慧种养业、数字化管理、电子商务等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融合。同时,通过项目引领示范作用,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环境等相关要素的实时监测。以及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现象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质量的目的。

在推进数字农业各项工作中,福清涌现出如星源农牧、光阳蛋业等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了一大批当地农业企业技术升级,以数字化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在变为现实。
数字乡村:
助力乡村振兴“弯道超车”
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当前,福清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普惠效应,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走出了一条具有福清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构建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益农信息社是完善农村信息公开公示、农业农村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及益农社示范点信息量大面广优势,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另一方面,通过线下平台、线上站点等平台,主动开展农资供求对接和农产品产销衔接,大力推动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益农信息社推动农产品上行,提升可持续运营能力。
目前,福清市的东张镇道桥村、江镜镇江镜村等6个村镇正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主要围绕完善农村信息公开公示,最大限度地整合开发利用农村信息资源,实现“一站发布、全网共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
益农商城是益农公共服务的另一平台,农户可以依托益农商城电商平台及物流配送体系资源优势,打通电商销售途径,带动农产品“走出去”。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在农业农村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组织的关于益农信息社“助力抗疫”专项奖励活动遴选中,福清市一都镇东山村益农信息站点、渔溪镇钟前村益农信息站点获得表彰。
截至目前,福清市已拥有403个益农信息站点,站点通过短信、微信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及防疫抗疫宣传等活动,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农户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开展春耕生产准备,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