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说起李泽曾老师,许多沙县人都认识他。他是福建省民俗协会会员,对各地风土人情,文物历史很有研究。最近,李老师在闲暇之余,发现了一块距今有196年历史的石碑。
我和县博物馆馆长林建棋跟着李老师来到绿园大酒店西侧的一条小巷,这幢楼门前的石板,就是李老师发现的一块宝贝。
乍一看,石板并没什么特别,如果不是细心人,或懂行的人,也就踩着石板上进进出出了。
李老师挪开压在石板上的一小石块,用纸巾擦去石板上的泥土,石板的秘密终于显露在我们面前。
或许时间久远,或许没有保护好的原因,原本连为一体的石板,已断裂为二。从左至右,“瑞亭葉公祠”几个石刻大字,石板左右两边还有“旅居两房立”“道光4年夏月”石刻字样。
瑞亭,来自福清,是一个地名,这里曾经有一个名叫叶向高的人,在明朝时做了宰相,后因宦官当道,辞职回家。李老师发现的这块石牌,是福清来沙县的叶氏后人,在道光4年,立了的,以纪念他们的先人。
那么,石牌怎么被人放置在这座房子的门前,作为石板的呢?
经了解,这座老房并非是叶氏家族的,而是一个姓王的人家,早些年租给了外地人。房子门前的模样还是很有历史感的。门框为砖石结构,门框两边青砖砌就,门顶用石板,双开大门。门顶上方还有“蕚(è)庭”字样。至于,写有“瑞亭葉公祠”石牌,租住的外地人也不懂啥门子文物,门前台阶需要砖头、石板,刚巧看到房内一猪圈旁有一石板,于是就顺便“废物利用”了,这一“用”,直到被李泽曾老师发现。如果不是李老师发现,还真不知道这块石牌还要被人踩到何时?
目前,这块石牌已被叶氏家族的人所收藏。
李泽曾老师,早在2004年2月,他与朋友在当时还在开发建设中的金沙园区,就发现了《宋故殿撰罗公墓志铭》石碑以及碑盖共两块,碑面铭文1332字,是研究宋代沙县社会发展情况和罗畸生前平,以及闽学四贤罗从彦是沙县人历史史实的珍贵文物,此举得到沙县政府的褒扬。在10年前,当李老师得知文昌门石牌,在道路改造时,寄存在某仓库的消息后,他立即挂电话给县博物馆原馆长苏民曙,博物馆及时派人将“文昌门“石牌运回馆里收藏。
李老师与文物总能不期而遇,除了他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有一份对沙县家乡的热爱情怀,这位耄耋老人值得称道。
爱护文物,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来源:沙县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