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从福清市城区驱车半个小时,即可抵达镜洋镇磨石村。磨石村面积不大,但是该村有一处景点名气颇大,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游览。就连身居宰相要职、著名御史也喜欢为之吟诗作赋。
她,就是磨石村著名景点仙井岩。
仙井岩 位于镜洋镇磨石村东山上 仙井岩应了那句俗话:山不高,老少咸宜好登攀。山上除了仙井、仙洞、仙桥、仙船、仙台、仙松有美丽传说外,还有历代名人叶向高、黄梦麒、林汝翥、施起元等人的多处题刻保存至今。
仙井岩空气清新,浓荫蔽日 更因为,这里适宜登攀 周末,可以约上亲朋好友 也可以老少举家作“半日游”
从镜洋镇磨石村的东侧前行200余米,即可见到仙井岩牌坊。“祥龙绕古寺山门拱秀,瑞气盈梵宇仙湖扬清”“狮岩展雄威光腾紫气招百福,仙井涌甘露瑞滋蓬莱润万家”……一副副富含寓意的牌坊对联,抒发着村民们的希冀。
过了牌坊,沿2006年磨石村委会、仙井岩管委会立碑修建的“文昌路”前行,攀登上林荫下的411级石磴,便到了仙井岩中心景区。
仙井岩山上建有文昌祠、五帝庙、仙公亭、向高书屋、向高亭等建筑。在文昌祠后,景区内怪石林立,古松参天。一块突兀的“笏石”由三块奇石叠就,宛如长笏朝天。在笏石上,有邑人、明代铁面无私监察御史林汝翥的行书诗刻,字幅高2.2米,宽0.83米。 全文:仙人遗玉佩,亭立碧山墟。曾辱红日驭,每挂白云倨。雨雪集还散,天风疾仍徐。谁云石作笏,不向帝王居。 近年,景区为适应旅游需求,又在笏石上新刻有“福石”二字。转过笏石,那便是一堵数丈高的石墙。石墙上也留有邑人、明朝宰辅叶向高一幅草书题刻,高约3.5米,宽1.5米。
过石墙,拾级而上,有一方巨石。那巨石有多道条纹,被游客戏称为三层糕。三层糕对面,由三块巨石矗立,其中一块巨石上方平坦,众多游客喜欢攀爬上去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也成为摄影爱好者取景拍摄的网红打卡地。
仙井岩山上,有仙洞可通聚仙台。这仙洞,仅容一人弯腰匍匐爬行能过。据说,只要有心前往聚仙台观看山下美景,游客或胖或瘦皆可成行。因此,引得无数游客跃跃欲试。如今,景区管理人员为了安全起见,在危岩旁设立了扶梯供游客去往平台,那个神奇的洞穴渐渐荒废了。
聚仙台,就在仙井岩景区最高处。她似蓬莱仙阁,三面临涧,凌空欲飞,有石护栏可资远眺。在岩石绝顶,刻有“聚仙台”3个大字,高1.5米,宽0.5米,署“黄梦麒书”。
聚仙台3字下方,是邑人、清代官至广东督学的施起元题刻。该题刻高1.6米,宽0.98米,字迹尤为清晰:“康熙乙巳蒲月,自黄檗、石竹、狮岩游至仙井,直登绝顶,因步叶文忠公翠壁间韵,用纪胜迹”。
题诗一首:游遍融山屐齿忙,聚仙石上泛蒲觞。台依北斗凌高阁,笏立中天壮大荒。授我丹砂颜未老,惊人诗句兴犹狂。壶峰别有蓬莱境,醉倚栏杆也不妨。
瞧瞧,“因步叶文忠公翠壁间韵,用纪胜迹”,仙井岩景区即便在古代,也是文人墨客畅游之理想之地。因此,早在1987年11月23日,该景区就被列为福清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壶峰别有蓬莱境,醉倚栏杆也不妨。”抚摸聚仙台前长满青苔且斑驳的石护栏,记者心潮澎湃,眼前就是当年施起元“醉倚”的石栏杆乎?呵呵,多抚摸抚摸,或许也能激发诗思,来日写篇《仙井岩:有文化底蕴的好景点》,或许在文采方面能够提供裨益。
在聚仙台正对面约200多米处,又是一个巧夺天工的景点——“门榕”。门榕又叫“屋形榕”,树龄百余年。民间传说,是鸟儿无意中将含有榕树种子的粪便排在屋顶上。后来,榕树发芽生根长成大树,天长日久树根紧紧缠绕住门框和屋墙,经过100多年风雨沧桑,小屋墙体被榕树“蚕食”殆尽,留下屋形轮廓,村民们称之门榕。为保护这一奇特树形,福建省、福清市相关部门早就予以挂牌保护。
门榕树荫下,是一座色彩艳丽的建筑物,那是壶山寺。
据了解,磨石村古为壶山境,据《壶山寺简介》碑记载:壶山寺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系壶峰四世壶山公创建,寺僧10余众。晨钟暮鼓,香火鼎盛。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历百余年后倒塌成为废墟。
2001年间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黄姓族人率亲朋好友慷慨解囊,按照原址重建,才得以恢复壶山寺本来面貌,也为仙井岩景区增添一处秀丽景点。 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