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文历史学者王勇坚

自古以来,用中华传统书法写“福”者,芸芸众生,上达帝王,下至百姓,各俱风骚,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影响的并不多。纵观李贵明先生书写的“福”字,章法有度,继承了李渊的福字形体一脉,线条浑劲敦厚、朴实无华,外观优美流畅、动感十足,在四平八稳中体现大堂殿气,可谓是传承发展了李唐高祖遗风,应了贵气而光明。

我们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所谓“唐人尚法”,是指唐朝的书法艺术一如盛唐气象,法度森严,堂堂正正。有唐一代,开前古未有之格局,政堂如是,书法亦然。唐代书家一变晋魏风流之气,在书法结体和用笔方面多行规范,楷格自此而定。对于笔法的研究和论述也达到了新的境界,如欧阳询有《三十六法》和《八诀》,唐太宗有《笔法诀》,颜真卿有《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张怀瓘有《用笔十法》和《玉堂禁经》等等。因此,唐人无论楷书或草书,均笔法精熟,中正淳厚,大气雄浑,体现了唐泱泱帝国的气概。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

细品李贵明先生的“福”字,有上善若水、澄怀观远之意境,蕴含着人类朴实之念想:“福”字,左边一个“礻”字旁类似有衣穿;右边“畐”字就是“一”、“口”、“田”,也就是有田耕,有饭吃。有饭吃、有衣穿,便是早期中国有福之人。历代君王都爱写福,康熙的“福”字瘦长圆满,代表着福寿长命,乾隆的“福”字面面俱到,写出了康乾盛世。而大唐高祖李渊的福字,在中规中矩中透出法家的修为和道家的生机。李贵明先生榜书“福”字大开大合、纵横捭阖,显示出儒家的仁义、佛家的善缘、道家的生机和法家的修为。“福”字一笔连贯,一气呵成,代表着有始有终、人寿年丰。“礻”字旁恰似一个玉树临风的谦谦君子,早已超脱了有衣穿的人类原始愿望。而“畐”字旁的“口”是不闭合的,寓意开放融合、八方来财;“田”字旁有圆有方,天圆地方符合风水,阴阳结合,田字左上有口,象是钱袋又象福袋。福中有田,田中有冠(象似官帽),官运财运,富贵双全,这才是千百年来有多少中国人所追求的美好愿望,而且“田”字也是不闭合的,这样水进水出、活水来,财气旺,也体现多子多福,永享丰年。放眼章法,福字左边“礻”字旁类似衣,右边“田”字类似冠,寓意“衣冠整齐”,完全契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家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一”做起,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在全球战“疫”之际,作为从福建福州走向世界的爱国侨领,李贵明先生将自己心中的福文化,用书法的形式向世界传达中国人的大爱情怀,为各国民众祈福呈祥、祈福和平,祈福进步,进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贡献。这也是李贵明先生“福”字所蕴含的美好愿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