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关于新冠疫苗,最新权威消息在这里!

陈?? 发表于 2020-10-22 08: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8786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外交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有关负责同志及国药集团、科兴中维有关负责人与专家介绍新冠疫苗有关情况。

我国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进展情况如何?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田保国:

疫苗是控制传染病最有力的技术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疫苗研发的每个重要时间节点都作出重要的指示批示,要求要加快疫苗的研发,强调疫苗作为给健康人使用的特殊产品,要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科研攻关组第一时间把疫苗研发作为重中之重,布局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五个技术路线并行研发,组织全国12个优势团队进行联合攻关,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不减少程序、不降低标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规范有序地开展研发工作。

目前,我国的疫苗研发工作总体上是处于领先地位,我们每条技术路线都有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疫苗,具体来说已经有13个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其中,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两种技术路线共4个疫苗进入了III期临床试验。4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疫苗,总体上进展顺利,截止到目前共计接种了约6万名受试者,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初步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验证疫苗保护力国际公认的有效性的指标,在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不具备开展III期临床试验条件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地区和受试人群,以及顺利地组织实施III期临床试验,是目前开展III期临床试验面临的主要问题。下一步,科研攻关组将遵照科学规律,依法合规的原则,积极推进疫苗的研发工作。

新冠疫苗上市后哪些人群可以优先接种?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

大家非常关注新冠疫苗上市以后什么样的人群能够优先接种。我想,新冠病毒现在还有很多待研究的问题,就我们以前研究或者掌握的新冠病毒的特点来说,我们把新冠病毒未来的接种人群大致划分为三类:一是高风险人群,二是高危人群,三是普通人群。所谓高风险人群主要是指一线的医疗防疫人员,边境、口岸的工作人员,还有由于工作原因必须要去高感染风险地区或者国家的工作人员,还有我们要保证城市基本运行的一些工作人员。高危人群主要是指老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这类人群一旦感染新冠,出现重症或者危重症的比例远远大于其他人群。不管在什么区域,只要符合这样的人群特点,都应纳入优先的接种考虑。

我国新冠疫苗如何定价?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

疫苗定价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最近我们也注意到,网上一些帖子对疫苗价格进行了很多报道。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看到的这些报道大多数都是不实的,甚至也存在一些断章取义的现象。中国新冠疫苗的价格,我们首先坚持企业主体定价,但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公共产品属性的原则。作为公共产品属性,它的定价一定不是以供需作为定价基础的,而是以成本作为定价基础的。

二是根据大众对新冠疫苗接种的意愿和接种的需求来开展新冠疫苗的定价。

因此,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中国新冠疫苗的定价一定是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新冠疫苗的价格决定因素是很多的,除了成本以外,也包括产能、接种规模,而且不同的技术路线的成本还不是一样的。比如灭活疫苗,它的生产就需要高等级的生物安全生产车间,相对来说,它的成本会相对较高,而腺病毒载体疫苗、流感病毒减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成本相对低一些。随着产能的扩大,接种规模的扩大,成本也是会变动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新冠疫苗的价格一定是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讲到了,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因此,我们在向全球提供疫苗的时候,我们一定也会给出一个公平合理的价格,而且对不发达国家或者说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还可以通过援助等方式,为实现这些国家新冠疫苗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来源:福建新闻联播

编辑:张碧芳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5-22 10:35 , Processed in 0.069477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