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敬业奉献、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来自福清市城头镇吉钓村卫生所村医王锦萍等道德模范,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以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的凡人善举,彰显了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他们是我们身边的榜样! 昨日,第六届福州市道德模范座谈会举行,再次在我市掀起向道德模范学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热潮。 长期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载体更加丰富、领域不断拓展、氛围日益浓厚、典型层出不穷,在巩固共同思想基础、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精心选树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作为重要抓手,2009年以来我市先后表彰了6届共95名市级道德模范,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当前,我市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福州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推进“三个福州”(数字福州、海上福州、平台福州)、“三个年”(项目年、招商年、三产年)等中心工作,加快建设新时代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践行新期望、落实新要求、实现新跨越,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高举精神旗帜、立牢精神支柱,凝聚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奋进力量。 本报今日刊发我市21位(包括全国、省级、市级)道德模范代表的事迹,让我们向他们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共同建设新时代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
三十载守护海岛村民健康
王锦萍,女,1963年9月生,福清市城头镇吉钓村卫生所村医。她坚守小岛30多年如一日,不分昼夜、不计报酬、救死扶伤、医治病痛,对岛上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了然于胸,是岛上孩子的健康守护神,是岛上空巢老人的好女儿。她用“医者父母心”成为村民信赖的“海岛120”。
敬业奉献类型
王锦萍
个人信息
王锦萍,女,汉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吉钓岛医生。
事迹简介
1986年,王锦萍中专毕业后,毅然回到城头镇吉钓岛,成为岛上唯一的村医。无论白天黑夜,她总是随叫随到,且不计报酬。她对岛上每个人的身体健康都了然于胸,是孩子的健康守护神,是空巢老人的好女儿。王锦萍30多年如一日坚守小岛,践行着“医者父母心”的社会责任。
主要事迹
她是一名医务工作者,33年如一日,坚守孤岛救死扶伤;她是一名共产党员,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岗位上守护一片生命的蓝天。她是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吉钓村卫生所村医王锦萍。
吉钓岛。网友@溪子 摄
吉钓岛四面环海,常住人口不过400人,出行靠小渡轮,生活条件艰苦。岛上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留守在家的就是妇女、小孩和老年人了。
王锦萍正是吉钓岛的村民。1986年中专毕业后,王锦萍本可以找到一份让人羡慕的城镇工作,但她毅然选择回乡,成为岛上唯一的女村医。从此,她的药箱不离身,哪怕是夜间急诊也随叫随到,且不计报酬。对孩子来说,她就像健康守护神,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份来自这位"医护妈妈"的功劳;对老人来说,她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好女儿,健康有她精心照料,却从来不收上门出诊费。
从1986年参加工作,到2001年停止家庭接生,王锦萍在岛上迎接了200多个生命。1991年夏天,她正在坐月子。这时一位产妇临产,产妇家属跑来说了情况。家人担心她的身体,建议把产妇送岛外,王锦萍却说这是医生的职责,怕耽误了时间。家人见她态度坚决,只得拿条毛毯披在她身上,护送着前去。这个月子过得特别不平静,她一共出了5趟门,接生了5个孩子。看到家家母子平安,她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岛上有些孤寡老人生活困难,她总想尽一点微薄之力。老人陈吓姆十几年来都是孤独一人艰难生活,常来卫生所串门。她就常留老人吃饭,多年来为他免费看病,帮忙做饭、做卫生,还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个红色药盒,各种药按顺序摆放,便于服用。
王锦萍觉得最愧对的就是家人。儿子小时候到城关读书,想让王锦萍到城关照顾,她狠狠心,为儿子办了寄宿手续;前几年,儿子和丈夫外出经商,请求王锦萍同去团聚,她还是狠狠心,留在了岛上。因为她想到了岛上卫生所还没有接班人,万一有个头疼脑热,没有医生,小病就可能拖成大病。她的心都在岛上400多名的乡亲身上啊。
现在,王锦萍睡觉都要把手机放在头边,就怕听不到电话声。她说,作为岛上唯一的医护人员,必须有求必应,保证乡亲们需要的时候及时赶到。
来源:福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