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科普】五月份这些传染病值得关注,请注意防范!

种蘑菇的提莫 发表于 2019-5-23 16: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4428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一想到五月天的到来

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炎热的天气

还有那么点讨厌的“嗡嗡”作响的蚊子


640?wx_fmt=gif


蚊子不仅很讨厌

还能传播多种疾病呢

时值五月

让我们来看看

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健康问题吧!


五月份应重点关注以下传染病

01
手足口病
02
登革热
03
风疹
640?wx_fmt=gif

shou
zu
kou
bing


病原体

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最常见。
季节与场所

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在夏、秋季节最常见。五月,已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
手足口病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 粪口途径传播:接触或饮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 呼吸道飞沫传播
  • 接触传播:接触患病儿童的唾液、疱疹液或粪便以及被污染的玩具、奶瓶、衣物等。


640?wx_fmt=jpeg
常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幼机构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有时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的流行。
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发展为重症病例,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
家长老师们应做好以下措施预防手足口病:
  • 适龄儿童建议接种手足口病EV71疫苗,推荐≥6月龄易感儿童,且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
  • 日常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勤记十五字口诀。


640?wx_fmt=jpeg
  • 学校应落实晨检和午检制度: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
  • 学校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工作: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deng
ge
re

病原体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五一假期有前往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朋友需警惕登革热。
感染后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640?wx_fmt=jpeg
传播媒介

五月,随着温度逐渐上升、降雨量增多,蚊虫又开始骚扰人们了。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可传播登革热。

640?wx_fmt=jpeg
预防措施

登革热预防,关键在于蚊虫的防控。

  • 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没有蚊虫,就没有登革热


640?wx_fmt=jpeg
  • 外出游玩可着长袖长裤,涂抹趋避剂,避免在树荫、草丛或其他蚊子习惯栖息的阴暗处逗留过久。
  • 住所最好选择在有空调、有防蚊网、防蚊纱窗的房间。也可使用蚊帐、蚊香等。
  • 一旦在旅行途中或者在回国之后的2周内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东南亚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



feng
zhen

病原体

由风疹病毒引起,较多见于冬春季,但目前,福州地区有出现病例抬头现象。人群普遍易感,患儿通常病情轻微,孕妇患风疹可能致胎儿死亡或者先天性缺陷如白内障,耳聋等,即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传播途径

病人是风疹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2日均有传染性。患者口、鼻、咽部分泌物、血、尿中均含有病毒。
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可流行于幼儿园、学校、军队等聚集性群体单位。

飞沫传播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 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 64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 母婴传播

临床表现

风疹的症状较轻,发病早期常见低热或中度发热,高热少见,可有流涕、咳嗽、咽痛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持续1~2天后出现皮疹,起初主要在面颈部,后迅速扩展至躯干四肢,1天内可布满全身。
640?wx_fmt=jpeg

预防措施

根据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特点,大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防病工作。
  • 接种疫苗:在我国,麻风疫苗和麻腮风疫苗已列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未接种过上述疫苗的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可在任何年龄接种麻腮风疫苗。计划怀孕的女性若缺乏对风疹的免疫,建议孕前3个月以上,接种麻腮风疫苗。
  • 尽量避开人群密集区,减少与风疹病人的接触,避免与其面对面讲话。在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地方玩耍,外出归家后要及时给孩子洗手,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来源:福州疾控、健康大福清
版权归属原创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5-24 17:08 , Processed in 0.059053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