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在上迳镇海头村,地里的蚕豆长势正茂,田间水渠水流畅通,灌溉着这片155亩农作物。
“这片田地第二轮流转又成功了,这是我们冬春修水利行动的成效。”该村支部书记王群宝告诉记者,之前这几条水渠杂草丛生,承包户又不愿意出资修缮,失去灌溉功能,因此土地新一轮投标时流标了。后来,上迳镇开展冬春修水利大会战,指导村里兴修水利,水利设施好了,土地也顺利发包了。
王群宝高兴地说“村民不仅有了租金收入,还可以通过承包户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海头村兴修水利设施现场
而在离承包地不远的地方,是一片整齐排列的菜畦,四季豆、空心菜等时令菜菜苗绿油油的。“这是我们村在污水管网上建的微型菜圃。”王群宝介绍道,海头村全力推进“污水零排河”专项行动,对村里的沟渠、村民生活等污水排放口进行截污纳管。“将污水引入低位治污型水池,经过池塘净化处理,达标后再排出去灌溉农田,留住了村庄的清新净美的气息,打造宜居的美丽新农村。”上迳镇水利站工作人员周德雄说。
海头村只是上迳镇开展“全域综合治水”工作,基本实现了“水清、岸绿、生态、景美”目标的一个例子,为打造水系连通、管网相通、渠系成型、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大水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自去年5月9日启动“湖库水系连通”建设工作以来,上迳镇完成了高干渠、河道污水排放口截污纳管92处、清违建63处、清垃圾439处、美环境24677米;为强化高干渠、山塘、水库日常管理,将其纳入河长制工作范畴,新设立了32面渠段长公示牌;山塘、水库及灌区渠道清淤清障、完成了94口池塘建设,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一村一池塘”建设任务,打赢2019年冬春修水利大会战。
自去年8月9日启动“污水零排河”百日攻坚行动工作以来,上迳镇紧紧围绕“查、拆、引、修、截、处”六字方针,开展“污水零排河”专项攻坚行动,“查”方面,共查处污染源572处,并对账销号逐一消除;“拆”方面,应拆187处,已全部拆除完毕;“引”方面,应引232处,已引232处,完成率100%,总计约11643米。其中高干渠沿线截污纳管约2130米,各村截污纳管约9513米;“修”方面,应修83处,已修83处,完成率100%。其中修复破损管道、疏通清掏共计24270米,修复沿河堤岸约10550平方米;“截”方面,应截67处,已截67处,完成率100%。其中建设溢流式截污设施10处,其中包括洋中村7处,梧岗村2处,下井村1处;“处”方面,应处126处,已处126处,完成率100%。其中已建 “一村一池塘”94口,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站1处,已建5吨以上三格化粪池10处等。
今年,上迳镇先后召开河湖长制分析会、部署会、推进会等专项会议9场,及时更新河湖长制公示牌,强化河长、河道专管员巡河力度,并做好相关巡河记录,积极推动“河湖长制”工作。
据统计,上迳镇利用镇微信公众号宣传推文共计203篇,借助福清市级媒体宣传14篇,福州市级媒体宣传5篇,省级媒体宣传20篇,开展镇级专题活动共34场,开展相关动员会议53场,工作群信息报送共计226余次,营造浓厚的全域综合治水工作宣传氛围。
一起看看上迳镇都有何妙招?
党支部带动引领。上迳镇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作用,组织镇机关党支部、各村党支部、非公企业党支部等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各支部先后召开数十场动员部署会议,具体部署如何开展“全域综合治水”工作。
借助专业力量编制水系图、治理污染源。上迳镇先后委托方原测绘有限公司、融地测绘有限公司,为上迳镇全域进行水系图编制工作。
对账销号”逐号消灭污染源。在“污水零排河”专项攻坚行动开展初期,该镇立即开展污染源摸排工作,共摸排出572处污染源。紧接着,提出通过“对账销号”的方式,将污染源分解到村,并且逐个销号。
动员乡贤回归助力。为助力家乡治水,南湾村杨勇龙从北京聘请污水治理专家,指导上迳镇污水处理工作。洋中村香港籍乡贤卢明月和阿根廷籍乡贤卢贤友等人准备筹资千万对北坝溪进行全面整治,建设北坝溪活动中心。前宅村杨志捐资一万元助力家乡开展污水零排河工作。
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持续推进池塘建设。 截止目前,上迳镇共完成94口池塘建设。
下一阶段,该镇将持续推进池塘建设并且将初步建设好的池塘改造为生态池塘,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池塘建设任务,并力争做到最好。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截污治污能力。 将镇内污水排放、处理等纳入村镇规划范围,确保村镇规划建设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在村民申请建房同时,把村民修建三格式化粪池作为前置条件,防止污水乱排。对迳江上迳段进行全面清淤,全面提升水域的溶污性和纳污性。
实施常态化管理。 对于已设立的河、渠段长公示牌以及已进行清淤清障的河道水系进行常态化管理。防止他人故意毁坏公示牌以及沿河道水系重复堆放垃圾的现象发生。 (来源:福清侨乡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