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城建规划] 新蓝图:福清海港新城框架2020年初步形成

海蛎饼先生 发表于 2018-9-23 12: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5317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福清海港新城开放开发在福州新区建设中走前头当先锋的实施意见》
市委、市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全力推进福清海港新城开放开发在福州新区建设中走前头当先锋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福清海港新城框架、高端产业、基础设施及生态体系初步形成,主要产业园区发展取得新突破,融台合作交流取得新成果,对接平潭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到2030年,福清海港新城开放开发实现重大突破,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明显提升,基本建成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百姓富裕、生态优美的综合经济区、海港新城市,成为支撑福州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关键词:定位布局
福清海港新城以环福清湾、江阴湾为主要区域,以沿江、向海、环湾发展为方向,按照融入福州、对接平潭、面向台湾、辐射内陆的总体思路,推进港口、产业、城市联动发展,加快建设沿江与沿海相得益彰、生产与生活同步推进的综合经济区、海港新城市,着力打造两岸合作的重要基地、对接平潭的前沿阵地、“海上福州”的港口重镇、省会福州的南翼强市。
关键词:融台交流
构筑融台经贸合作平台。充分发挥融侨电子产业园、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洪宽工业村等载体作用,大力推进与台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深度对接,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加快国家级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推动台湾农业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引进、试验和推广,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打响融台农业合作的特色品牌。加强融台服务业合作,积极引进台湾大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快推进南青屿台轮停泊点、海峡商品交易中心、盛荣物流园等建设,扩大对台贸易,构建海峡两岸区域性物流枢纽。
拓展融台海上直航通道。依托江阴和元洪港区,推动融台两地直航港口互设办事机构,拓展代理业务,巩固和提升江阴港区、元洪港区至高雄港、台中港、基隆港等港口海上货运直航的常态化水平。争取开辟江阴港区至台湾本岛客货滚装快捷走廊,建设福州新区至台湾本岛海上客运直接通道。争取试行便利两岸直接往来政策,提高融台两地人员往来和货物流通效率,把福清海港新城打造成为两岸直接“三通”的重要枢纽。
凸显融台交流特色品牌。充分利用“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等招商平台,促进融台各类产业交流专题活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建立融台文化交流常态化机制,继续提升石竹山梦文化节、融台宗鹤拳等品牌效应,推动融台两地文化、宗教、武术、教育等全方位交流。
关键词:港城开发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编制福州新区福清海港新城规划,构建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的海港新城空间规划体系。
加快重点区域开发。坚持沿江、向海、环湾发展,推进福清海港新城组团式开发建设。加快东部新城、观溪新区、火车站片区开发和龙江中下游综合治理,促其与融侨开发区、元洪投资区融合发展,并向海口镇、东阁农场和龙田小城镇等滨海区域整合延伸,推动中心城区沿龙江主轴线向东、向南拓展。推进东瀚大壤商贸休闲区、高山小城镇等开发,带动东瀚湾商贸物流区、牛头尾港口产业区规划建设,着力把福清湾和江阴湾两湾交汇区打造成为对接平潭发展的先行区域、深化融台交流的重要阵地。推进江阴港区码头泊位开发和江阴东部滨海新区、中部新城、新厝新港城以及渔溪小城镇建设,使之与江阴开发区、福州保税港区、福清出口加工区、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等园区互动发展,着力打造海港特色鲜明、产城一体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推进小城镇建设。深入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以龙田、高山、渔溪3个小城镇起步区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一批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卫星城镇。引导工业区所在镇街承接园区带动,强化城镇功能,与园区融为一体发展,建设一批联接城市中心与卫星城镇的功能型中心镇。引导沿海各镇以滨海大通道为纽带,融入福清海港新城建设,形成滨海城镇发展带。鼓励具有文化积淀、生态优势的山区镇发展,培育以文化旅游、生态宜居为特色的名村名镇。
发展新型农村社区。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抓好新村建设、旧村改造,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与城镇融合对接、同步提升,着力培育新型农村社区。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百十一”典型培育工程,以点带面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促进区域融合发展。围绕建设对接平潭前沿阵地,继续支持服务平潭综合实验区入岛道路和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建设,推动岛内外设施相互衔接、一体配套、共享共用;依托江阴开发区、元洪投资区、东瀚湾商贸物流区、牛头尾港口产业区等载体,探索建立共建共管园区模式,与平潭在税收政策、产业优惠政策、产业准入目录、飞地工业园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两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加快龙高半岛商贸旺镇建设,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在我市和平潭设立分公司和营销中心,推广连锁经营模式;突出滨海休闲旅游特色,与平潭在景点景区开发、精品线路开辟等方面开展深度协作,共创两地旅游品牌。谋划推进江阴至莆田海上通道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福清海港新城在福莆宁同城化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关键词:产业支撑
完善产业布局。坚持服务东进、产业南跨,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推动半岛工业跨越、中心服务扩容、湾区品质提升,形成与海港新城建设相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半岛工业跨越,即以江阴半岛、龙高半岛西南部为主要载体,着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机械装备、电力能源等临港先进制造业;中心服务扩容,即结合中心城区组团开发和融侨开发区扩区升级,着力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性科技创业中心、孵化中心、育成中心和服务中心;湾区品质提升,即通过整合福清湾生态资源和区域性旅游要素,提升湾区生活、生态、旅游品质,重点发展商务休闲、旅游度假等产业,培育区域性休闲生活服务中心。
推动产业转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深入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农业合作组织,推动水产、畜牧、果蔬、花卉等产业向标准化种养、精细化加工方向拓展,大力发展都市型、高附加值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创晶牌,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引进建设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培育发展纺织新纤、化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制造服务等产业和生物制药、生物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汽车玻璃、电力能源等优势产业。深化科研成果对接转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商贸物流、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富有福清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第三产业提速发展。
发展园区经济。融侨开发区坚持区域拓展与转型升级并重,做大做强光电科技园、福清出口加工区和洪宽工业村,加快建设电子产业园、福建通用航空产业园,进一步延伸光电信息等产业链条,发展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建设科技型、服务型高端园区。江阴开发区发挥临港优势,培育发展西部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东部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和汽车整车进口综合配套区,着力打造以临港产业为特色的新型产业集聚区。元洪投资区提升“回归创业园”承载项目能力,谋划建设华侨回归园,培育壮大纺织新纤、精细化工、粮油食品等产业集群,打造我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建设,谋划推进牛头尾港口产业区开发,为海洋经济发展搭建坚实平台。
壮大镇域经济。福厦、海域、新江等主干道沿线各镇加强与融侨、江阴、元洪等园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大力发展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龙高半岛各镇融入平潭综合实验区、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和东瀚湾商贸物流区、牛头尾港口产业区发展,突出海洋和对台特色,着力发展电力能源、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农业、滨海旅游、对台贸易等产业。东张、一都、南岭等镇着力发展以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种植业为主的山区生态产业,打造福清海港新城“后花园”。
关键词:发展环境
优化基础配套环境。推进江阴港区、元洪港区码头泊位建设,适时启动牛头尾、万安港口作业区开发,建成江阴港铁路支线,扶持开辟新的航运干线,提升港口集疏运能力。加快实施环城路等市政路桥工程,推进滨海大道、江阴庄前至长乐玉田高速公路、融港大道等国省干线以及“镇镇有干线”公路建设,争取福州轨道交通延伸到福清各重点组团,构建完善的海港新城快速路网框架。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优化城市公交线路,推进公交优先车道和场站建设,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向镇村延伸。加强城乡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原水、自来水一体化供应和污水处理一体化、产业化运作。积极推进一体化智能电网建设和“三网融合”工作,健全城市防洪排涝等防灾减灾体系,提高海港新城综合承载能力。
优化生态文明环境。推进“三城”同创工作常态化开展,继续实施青山绿地、碧海银滩、美丽海岛工程,抓好城乡“点线面”环境综合整治和“三沿一环”一重山造林绿化、废弃矿山“青山挂白”治理、“一江四溪”综合整治、重点道路两侧景观改造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沿海湿地保护等工作,构建绕山、沿江、环海的多层次、网络化海港新城生态屏障。强化节能减排强制约束机制,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持续推进水环境、海洋生态环境、空气环境、交通环境等专项整治,建立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环保长效机制。坚持集约节约,科学高效利用土地、岸线等资源,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优化公共服务环境。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教育城乡布局,实施县域内教师校际交流,推进教育公平普惠、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和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名院、名科、名医”,提高医疗服务整体水平。统筹建设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立覆盖范围更广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城乡社会保险统一管理、可转换衔接制度。探索制定农村人口转入城镇户口的具体实施办法,统筹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生产生活问题。深化法治福清、平安福清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8-27 07:14 , Processed in 0.075360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