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楼市杂谈] 走进龙田东营村余氏宗祠,600年初心不改

芋粿哥哥 发表于 2018-10-16 02: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7523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qrdl34bb5ra11740.jpg

qrdl34bb5ra11740.jpg

  龙田东营余氏宗祠
  福清市龙田东营余氏宗祠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始建于明初,续建于明中叶,至今达600余春秋,是东营村、东壁岛余姓望族共同享有的祖祠,受益人口达2万多人。
  该祠堂不但规制宏伟,村民们还颇具文物观念,在修葺祠堂时以旧修旧,使得修葺后的祠堂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建筑奇葩今犹存

11mtcco02hn11741.jpg

11mtcco02hn11741.jpg

  东营余氏宗祠照壁
  来到东营余氏宗祠,面前一面长约30米的华丽厚实的照壁映入眼帘,这是福清众多祠堂中难得一见的“宝物”:不但岁月长,而且规制大。
  外照壁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顶上有6个飞檐翘角,飞檐下黄绿相间的滴水一字排开,其下方绘有各种彩色图案。墙身的中心区域,则由红色方砖贴砌而成。那照壁上青石垒就的墙基,不规则中显秩序,平凡中见沧桑。整座照壁显得高雅秀丽,充满文化内涵。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东营余氏宗祠前面的外照壁,印证了余氏宗祠兴建于明朝的史实。
  步入祠堂门,整洁干净的天井展现在眼前,90多平方米的天井中,一块块油光发亮的条石,仿佛在述说着余氏宗祠的前世今生。
  祠堂中厅中,新漆就的梁柱、插屏,描金字、画山水,用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形容绝对不是“浮夸”。

tdurcnwpsta11742.jpg

tdurcnwpsta11742.jpg

  东营余氏宗祠中厅插屏
  进入第三殿,上古遗留下来的窗雕,经过修葺、鎏金,熠熠生辉。窗雕上透雕有凤凰、麒麟、仙鹤、快鹿、大象、蝙蝠等吉祥鸟兽,寓意余姓族人飞黄腾达、吉祥幸福。

acndwh4sire11743.jpg

acndwh4sire11743.jpg

  保存完好的窗雕
  过道旁边,是两个小巧玲珑的天井,除了点缀花卉,柱上有书法名家的书法令参观者难以挪步。那是东营族人士、曾任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巡视员、著名书法家余险峰的墨宝。朱红的柱子,漆黑的对联,名家的书体,使得余氏宗祠整个建筑群相得益彰、蓬荜生辉,令参观者不禁发出一阵阵赞叹声!
  当然,东营余氏宗祠的“镇祠之宝”远远不止这些。宗祠内一排鎏金的插屏里面就“大有文章”。这排插屏系余氏祖上留下来的,加工年代目前无法考证,它的珍贵不但在于“老”,而且在于雕刻的精工和寓意。

cs0icmamgth11744.jpg

cs0icmamgth11744.jpg

东营余氏宗祠生肖插屏上的透雕构件
  每扇插屏上均有动物透雕作品,连接起来自左至右是12生肖的12种动物。细细鉴赏,整组生肖透雕作品,构图饱满,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实为修建东营余氏宗祠工匠们为今人留下的一组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各个祠堂都有24孝画作存世,其意义在于劝善。而余氏宗祠新增的12生肖透雕作品,寓意全族男女老幼团结互助、和气生财、事业发达、共同进步。
  修祠传说与现实
  龙田东营别称“登瀛”,置村于唐之际。绍兴十六年(1146年),原籍河南省光州府的东营余姓始祖余顺僧任福清县学官,12年后退隐定居龙田东营,繁衍生息,遂成东营大姓。
  过了200多年,东营余氏宗祠开始修建。像许多美丽的传说一样,东营余氏宗祠在兴建祠堂时,也流传着一则至今令村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福清第一村”的故事
  当年,村里族长曾请地理先生看“风水”,老先生看了祠堂前的两块花岗岩后,问族长是要“丁”还是要“才”。
  他认为两块花岗岩是龙的一对眼睛,要“丁”的意思是东营村将人丁兴旺,只要用篱笆状之物压在两块花岗岩之上,让龙眼变“瞎”即可;若要“才”,意思是东营村人丁不会多,但会出才子,那就继续让两块花岗岩“龙眼睛”熠熠生辉。因当时余氏家族人丁稀少,老被外族欺侮,所以族长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要“丁”。
  于是,那两块“龙眼睛”的花岗岩被石栅栏“蒙住”。不知道是为了印证那位地理先生的“未卜先知”,还是东营族人独具“福清哥”敢闯敢拼的秉性,东营余氏宗祠建成后,东营村百业俱兴,人口逐年多起来。发展到现在,成为福清市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总人口达13000多人,号称“福清第一村”。
  东营余氏宗祠与其他祠堂一样,也曾经历经沧桑。解放前,东营村没有学堂,1930年起东营余氏宗祠被征用做学堂,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
  改革开放后,该祠堂终于“回归”发挥它原有功能。然年深月久,祠堂濒于倾废。是时,龙田东营余氏海外赤子寻根谒祖,慷慨解囊;乡里族人抱本至诚,踊跃捐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和本世纪初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使得龙田东营余氏宗祠焕发生机,祖先的传统美德,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郭成辉原标题:走进龙田东营村余氏宗祠,600年初心不改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8-26 06:12 , Processed in 0.086139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