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华人处,必有福清人”成为福清与世界联结的赞歌,也是以薛文强为代表的闽商书写创业故事的原生动力。1999年来到阿根廷的薛文强,历经创业、动荡、抢劫、破产、重振,于2016年成功担任阿根廷华人进出口商会会长,2019获阿根廷国家移民局授予的“最佳移民奖”。

抓住一线机遇到为他人创造机会,从贫民区到获当地主流社会认可,薛文强的出海之路便是一条锤炼之路。
2001年,阿根廷因恶性通胀引发政治危机,国家在两个星期内换了五个总统。动荡的局势很快蔓延到了薛文强所在的南部贫民区,这里房屋破败、街景脏乱、人员混杂不堪。
可资金不足的薛文强别无选择,这里成本低、利润高,允许卖小商品,高风险与高回报并存,成功与失败往往也是一线之隔。
薛文强冒着风险把超市开在贫民区,可没想到在开业前两天,准备的满满当当商品就遭到了难民抢劫。
“我们赶过去时,超市已经一塌糊涂,地下全是踩烂的货物,仓库的墙被人打了个洞。第一天抢了三分之一,第二天全被抢光了。”
超市被抢光,薛文强的“天”也塌了。“损失了30多万美元,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天文数字,几天几夜吃不下饭,但没办法,生活还要继续。”
之后,薛文强靠倒卖香烟、电话卡来维持日常开销。直到2006年,他和一位福州的朋友决定从中国义乌等地出口商品到阿根廷。
在全球商贸版图上,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举足轻重,一头连着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头连着210万多家“中国制造”企业。从义乌出发,薛文强进入小商品批发行业,开始售卖太阳镜、手表和玩具等商品。
可是,意外接踵而至。2009年,薛文强的一大批货物因为没有贴“阿根廷进口许可”的邮票遭扣押,导致海关和税务来查仓库,后面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几家店都被搬空,最大仓库损失了100多万。
创业前期,薛文强几乎把所有的弯路都走了个遍。但对他来说,吃一堑就长一智,所有的挫折都是前进路上的养分。
20多年的时间,薛文强驻扎在布市十一区经营着自己的批发超市生意,也渐渐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路。
从一家店做起,薛文强成功开拓8家商店,售卖的商品也从最早的太阳镜、手表,转为更高端的蓝牙耳机、智能手表。产业链从分散经营到系统化运作,先后成立了中国红进出口贸易公司和魅力彩妆公司,年经营额达到3000万美金。
“从前做超市的规模就200多平方米,现在的商超多1000平方米以上,华人商超、餐厅、外卖店遍地开花,产业也不断升级。”随着越来越多华人来到阿根廷经商,一个具有光明前景的商业体系在此落地生根,但人员复杂化也意味着治理难度提升。

2010年,薛文强加入阿根廷进出口贸易商会。“这是阿根廷当地的老牌商会之一,2009年发生的海关事件正是商会在帮忙协调,现在我有能力想回头来帮助更多侨胞。”
商会负责处理会员遇到的困难,比如稽查、税务、海关等问题,还会定期组织法律讲座和消费者权益讲座,主要任务就是消除信息差,让侨胞们没有后顾之忧放手干。
2016年,薛文强成功当选阿根廷进出口贸易商会会长,负责管理十一区各项事务。“我们一共有十多条街,每条街有组长,遇到问题上报副会长,我负责分配人员发派工作。”
当前,商会已容纳500多家企业,工作模式也朝着组织化、专业化发展。在薛文强的带领下,商会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在每年儿童节、圣诞节时,来到警察局为牺牲警察家属捐款捐物,也会帮助贫困地区遇难儿童重建家园。

回头看,薛文强之前走过的一些弯路都内化为了一种经验,转化为一条条“通往罗马”的大路,而这条路上是每一位活跃在中阿关系的侨胞 。
2019年10月23日,薛文强荣获阿根廷国家移民局颁发的“最佳移民奖”。评价中说到他带领广大华商合法经营,依法纳税,为当地人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帮助贫困人群,多次组织商会开展送温暖活动;当旅阿侨胞遇到困难时,能够慷慨解囊,获得侨界良好评价。
“最佳移民奖”不仅代表当地社会对薛文强的认同,更意味着阿根廷主流社会对中国人认可度的提升。“祖国的强大是我们海外侨胞最坚强的后盾。”薛文强把这份荣誉归咎于祖国声量不断增大。
“20多年前来到阿根廷,这里地铁车厢破旧,运行缓慢,经常停运。随着中国投资和建设的加入,几年时间阿根廷的地铁运输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制造的车厢宽敞明亮,智慧系统全面升级,运营效率提质增效。”
除了基础建设,中阿在贸易上也有了更密切的合作。“中阿两国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成为阿根廷重要的外汇储备,这一举措对两国贸易往来提供重要金融支持,为我们华商带来巨大便利和效益。”
今年是中阿建交53周年。在新的历史机遇下,薛文强对商会的未来充满信心。下一步,他计划聚焦福建农产品、电子产品等优势资源,投资家乡,带动福建经济发展,实现中阿合作的互利共赢。
来源:华人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