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精心筹备,严格对标三甲医院标准重新装修的急诊科正式开科。
科室不仅规划设置了急诊儿科诊室、妇科诊室、产科诊室,以及预检分诊台、120院前急救站等核心工作间,还配备急诊手术室、B超室、雾化区、输液区及留观区,构建起功能齐全的急诊服务体系,以崭新姿态开启守护妇幼健康的新征程,为急诊救治按下“加速键”。
预检分诊台率先入目。弧形白色台面简洁大方,“预检分诊”四个深红色大字醒目而庄重。台面左侧摆放着“优先就诊”标识,清晰指引特殊人群,上方的呼叫设备与信息展示板实时对接患者需求,成为急诊流程高效运转的“第一扇窗”。
视线从预检分诊台移开,地面上的视觉引导随即吸引眼球——红、黄、绿三色通道宛如清晰的“健康导航线”,在空间中延伸出明确方向,将急诊流程化繁为简。
红色通道醒目标注“抢救室绿色通道”,黄色通道对应“妇科诊室”“儿科诊室二 留观室”,绿色通道指向“产科诊室”“儿科诊室一 输液区”。无需反复问询,让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秒懂行进路线,为救治抢出关键时间。
除了流程指引的优化,空间布局的科学重构是此次急诊科升级的另一大核心亮点,有效解决了此前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问题。
“过去儿科与妇产科患者就诊区域混杂,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急诊科科长、副主任医师陈健介绍道。升级后,医院通过空间重构实现诊疗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将儿科诊室与妇产科诊室明确分隔在两侧,借助“儿诊区”与“妇产诊区”的独立设置,让两类患者的就诊流线完全分离。“孩子发烧咳嗽等感染性疾病的就诊需求与孕产妇存在明显差异,分开后不仅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也减少了患者间磕磕碰碰的意外可能。”这种科学布局让就医环境更有序,也让患者更安心。
急诊科设置了规范化的急诊手术室、缓冲区和抢救室,场地面积较之前显著增加,为急诊抢救提供了更宽敞的操作空间。穿过抢救室区域,视野里出现两扇打开的浅蓝色门,门后 “缓冲区”“手术区”标识提示着特殊功能分区。作为急救室(开放诊疗区)与手术室(无菌操作区)的衔接地带,缓冲区起到了阻断交叉感染风险的作用。
急诊科主管护师、护士长刘成琳介绍,缓冲区通过独立的空间设计、空气净化系统及消毒设备,成为“双向防护盾”:一方面,医护人员可在此更换无菌手术衣、佩戴防护装备,避免将急救室的病原微生物带入手术室;另一方面,术后患者从手术室转移至普通病房前,也可在缓冲区进行初步清洁与病情观察,防止手术室环境被外界污染,尤其对孕产妇、婴幼儿等免疫力较低的群体,这份“隔离保护”尤为重要。
福清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的此次焕新升级,是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举措。未来,医院将继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为福清市及周边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妇幼急诊服务,以专业与温度打造患者信赖的健康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