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妈,今天感觉好点了吗?药吃了吗?”7月3日,在福清市医院的病房里,高火明轻声细语地照料着刚住院的母亲,动作细致娴熟,神情温柔。这几天,他奔波在单位、家庭、医院之间,忙得不可开交。 这名40岁的男人,是福耀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智技术中心的开发经理,也是3个孩子的父亲,更是两个家庭的顶梁柱。他十三年如一日既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又呵护舅舅一家,以赤诚孝心和浓浓亲情,默默守护两个家的幸福生活。
清晨,福清市龙江街道朝阳村的公鸡还未打鸣,高火明的家中已亮起灯光。他和妻子开始忙碌的一天,烧水、熬粥,为父亲和3个孩子准备营养早餐。孩子上学、父母吃药,他一句句叮嘱后才出门。 高火明的孝心,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早年靠微薄收入供养一家十几口人,省吃俭用供他上大学。浸润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他传承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2012年,为了更好地照顾体弱多病的双亲,高火明放弃了在深圳的工作,毅然返回家乡。他的父亲早年因长年体力劳动落下病根,2019年在福州动了大手术,至今勉强只能生活自理。母亲50多岁就相继患上心梗、脑梗,需要长期服药控制。 早先,高火明住在公司的套房里。为了照顾双亲,他主动搬回朝阳村老屋,每日接送孩子上下学,下班后再奔赴父母身边,照料他们的生活起居。 “孝,不是一阵子的热情,而是每天的陪伴。”高火明常说。
7月3日晚,离开医院的高火明没回家歇脚,而是习惯性地拐进舅舅家。一进门,得知舅舅还未吃晚饭,他就牵着舅舅回到自己的老屋,煮了碗热面端到舅舅面前。 一碗热面,暖了这个平常的夜晚。虽然一天的奔波已经让高火明很累,但他从不觉得麻烦。这样的场景,在他家经常发生。
高火明(左)帮双脚残疾的舅舅上药。
高火明的母亲,是个以孝为本的女姓。早年为照顾年迈的父母与残疾的哥哥,她晚婚晚育。1978年,高火明的父母结婚后,他们共同担负起照料高火明舅舅的重任。 如今父母年迈,高火明接过了这份责任。“外公去世前,叮嘱我务必照顾舅舅。”这份叮咛,让他铭记在心。 几年前,舅舅不慎掉入村口水沟,受伤严重,高火明第一时间赶来救出舅舅并送医。之后连续数日,他每天接送舅舅输液,悉心照料。 平日里,舅舅家的水电、生活用品、衣物等全由高火明一手操办。他甚至亲自为舅舅理发,像孝敬父母般细心照料舅舅,用最朴实的方式将亲情融入日常。 42年如一日,舅舅一家在高火明和父母的共同照料下得以维持生计。
7月4日下午,高火明一下班便开车前往福州市区,到福州市体校接读击剑专业的小锋回家。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往返福清和福州市区之间,每次看到小锋满脸笑意地跑过来,他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满足。 小锋是高火明舅舅的孙子,他的母亲在他一岁时改嫁,父亲由于某些原因几乎无法承担抚养责任。高火明夫妇对小锋视若己出,让小锋与他们自己亲生的3个孩子同吃同住、同享欢乐,为小锋的成长营造了充满温暖和希望的环境。在高火明夫妇的眼中,小锋就是他们的“第四个孩子”。 小锋念小学期间,高火明几乎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他上下学。如今,小锋被福州市体校击剑队录取,他每两周亲自接送,还贴心地准备营养餐、添置装备。 “这不就是家该有的样子吗?”高火明说。
来源:福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