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8

厝连厝连厝!福清这片“三对排”侨厝,见证异姓兄弟情

 
小帮 发表于 2025-6-6 08: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2531 1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085119ao9wwq9pcwi34ucu.jpeg



福清话里称房子的量词,多习惯用“座”和“落”,用“对”的寥寥无几,“三对排”意思就是三座房子并排在一起。在福清为数不多的“三对排”中,基本都是本家兄弟或家族亲戚联手或先后建设在一起的房屋。


而位于渔溪镇苏田村的三对排,可能是福清唯一由异姓三家人先后建造的,并排一起、结构相同的“三对排”侨厝。三座排由印尼华侨郭氏、曾氏、刘氏先人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建造而成,迄今逾90年。


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苏田村,了解异姓三兄弟的同乡之情和莫逆之交。



085121pxy35f89dzx21zx1.png


·   见证同乡之情的三对排   ·


苏田三对排主人原本居住在竹溪寺前的下南楼自然村(现属南升行政村)。“下南”即“闽南”的意思,顾名思义,“下南楼”的先人,就是从闽南迁来此地安家,至今已经历好几代人。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很多福清老百姓下南洋谋生,“下南楼”的乡民当然也不例外。为了摆脱贫困,郭家先人率先经水路下南洋,抵达印尼万隆,历经艰辛站稳脚跟后,遂鼓励儿时好友曾家、刘家先人前往一同创业。在印尼万隆,他们集资创业,拧成一股绳,胼手胝足,备尝艰辛,靠睿智和毅力在布匹、家具等领域开疆拓土,开创了一番事业。


和其他华侨一样,郭、曾、刘先人当年的出外打拼也只是为了一家老小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事业有成后,他们除了捐资助学回馈社会外,在故乡建一座与身份相匹配的房子自然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夙愿。


由于祖居遭土匪洗劫已倾覆,三家就商定合建屋宇,并从相对偏僻的“下南楼”迁移到通往福(福州)兴(兴化,即现在的莆田)泉(泉州)漳(漳州)四府的官道边上。民国二十年(1931)至二十二年(1933),郭氏、曾氏、刘氏分别建造了一座结构相同的六扇厝,建筑风格以中式为主,结合西式装饰,是当时典型的侨厝。三座六扇厝中间隔着一条长弄,各条长弄的前后均设计了一扇“高挑”的门,让三座侨厝各自独立,又“无缝”地衔接在了一起。


拔地而起的苏田三对排是郭氏、曾氏、刘氏衣锦还乡的见证,也是异姓三兄弟在异国他乡一起扛风雨、渡难关的同乡之情、莫逆之交的缩影,树立了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睦邻友好、爱国爱乡的华侨典范。


085121vpprpnohoh6qm7ih.png


085122cjasg6mykmom7yo3.png




·   精致严谨的华侨古厝   ·


苏田三对排是罕见的连体古民居,由三座建筑风格、布局、建材相同的四合院民居东西并列而组成。房屋整体布局严谨精巧,前埕后厝。


苏田三对排总长83米、宽40米、高10米,气势恢宏,坐西北朝东南,为红砖土木结构,另有长、宽各9米,高12米的3层楼防匪碉堡一座,屋前还有宽15米、长74米的大埕,一列排开的龙眼树与古厝相对而望、相守相伴。


历经近百年的风雨侵蚀与岁月磨砺,苏田三对排也是劫难重重。2010年左右,该厝曾遭盗贼光顾,丢失了部分文物。


如今仔细观看,苏田三对排是少见的保存良好的百年古厝,无论是主墙码放整齐有序的一米高青石勒脚,还是依然簇新亮眼的勾有白缝的红砖,以及屋檐上那直指蓝天的翘起燕尾脊,都叫人心荡神移。而建在南北两边的3层楼高的方形碉堡,更是叫人肃然起敬。


走近三对排,只见长长的外墙顶部雕刻着各种飞禽走兽、海鲜蔬果,以及十二生肖等,形态各异、惟肖惟妙、栩栩如生。三座房屋的交接处有两个宽为2米的小弄,两端均有大门,便于房屋主人来往。


三对排中西侧第一座郭氏民居最为典型。该民居主要由前座、正座、后座及前后天井组成,左右角建有方形三层碉楼一座,民居的右侧尚存花园遗址。民居面阔五间(六扇厝),前座明间开大门,并设屏门,进深十三檩,后有廊;正座进深十五檩,后座为单坡顶,进深六檩;前座前后厢房二楼均设有美人靠;正座明次间前部为轩廊,轩顶和大厅屏门上方木构件雕刻及各处隔扇格心制作均较精巧。除前座后廊、正座前廊、轩廊及前两廊回廊外,其他梁枋均用夯土墙承托。


进入三对排,只见房屋的内部结构为二进式的风格,在二进门与正厅的中间,有一天井,后厅为厨房。每座楼内都有33间房屋,合起来刚好99间,可见设计之时就经过精心安排。正厅与后厅交接处是木板隔墙,隔墙上方的两边是雕花屏风,左、中、右刻有“民国”“丁丑”“满堂春”的镂空字样。正厅的廊下左右两侧,有造型相同的雕梁画栋,有双狮戏珠、凤凰朝阳、百鸟啼春、蝴蝶双飞,以及鱼、鸟、兽、花等雕刻图案。


据住在附近的刘家后人介绍,原来每座房屋都有上百副对联,但现在只留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这副直接雕刻在门楹上的对联。幸运的是,每间房屋的窗门上雕刻与绘画的诗句、花鸟、禽兽等图案,至今部分依然清晰。


085122e9gpr2r49sm69s2t.png


085124e3sfz53dxffwdn1k.png




·   守望祖辈的记忆之扣   ·


刘家后人介绍,三对排中的刘氏古厝是最后建造的,当时是由先辈从印尼寄回1万银元(也称银圆)于1933年开始建设,历时一年建成。房屋建好后,刘氏先辈也就回来过一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对排曾先后变为区公所、粮站、生产队仓库、苏田村保健站等场所。从20世纪30年代建成至今,三对排也只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修缮过一次(也有说是2015年对屋顶全部翻新)。


而今,三对排一脉,除了刘氏部分后代在国内发展外,郭、曾两家以及刘氏的部分后人有的仍在印尼守着祖上产业,有的如蒲公英般散落天涯,各自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但他们对三对排的念想却未曾中断。每年清明时节,散居世界各地的他们会不约而同地齐聚故乡。显然,不管离家多远,三对排依旧是他们守望的方向,是他们解开祖辈记忆的扣子,让他们对先人的过往会回望、会畅想、会一代一代地传颂下去……


085123w33a77u66e3uaap1.png
085124laio7xfaka775kfa.png



来源 福州统战、闽都文化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清香百合花 | 来自山东
希望发展越来越好,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6-6 11:37:25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6-28 16:58 , Processed in 0.083010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