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我们的先祖来自福清东瀚!”
——关于东瀚林氏“兄弟三院士” (林同骅、林同炎、林同骥)祖籍地的告白
我们是旅居海外的华人林氏后裔一族。今次为我们家族的祖籍地一事,特拟此文,告白于天下林氏宗亲和有识之士。 “我们的先祖来自福清东瀚!”——这本是二十五多年前我们家族早已尘埃落定的认祖归宗的结论。然而,在2022年六、七月间社会上有个别人对三院士祖籍地提出了疑问。疑问的焦点人物是我们的第27世先祖林灼三。我们家族珍藏一份27世先祖林灼三的中式齿录(清朝官方木刻版)(见附件9),在这份齿录里,详细记述了林灼三的籍贯,居住地以及家族成员名字。 我们家族有一卷传承了几代的家谱。27世先祖林灼三是这卷家谱编修者之一,现存的家谱是我们的祖父(辈)林斯高(29世)根据其祖父林灼三(27世)于1959年重修的。修讫誊抄七份分发给海内外族人,其中一份原谱由林同坡托人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永久保藏。 此卷家谱对我们家族的渊源、蕃衍脉络以及世系图谱作了详实的记述。这是我们家族的传世之宝,是血脉之源、根系之本,岂容置疑? 据谱载:上溯祖源,我入闽始祖禄公,入莆始祖玄泰公,至披公之后,我们属九牧林长房苇公之裔牖公始迁福清,至希僧公于宋真宗祥符间徙福清东瀚云庄,是为我东瀚本支始祖。 清初,20世祖燧公自东瀚北窗迁福州,世居南后街宫巷口,自此另分支派并建有林氏宗祠。 繁衍至第22代林嵩基,在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于振榜高中进士。据福建清代科举人名录203页中记载,林嵩基的籍贯是福清,此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依据清朝官方的档案资料整理,不容存疑。 另据福州市比干文化研究会编纂的《福州十邑名人(选粹)》第128页载:“林嵩基字师源,福清人”(三代内遵循原籍不变)。 至第28代林福熙,居住在离南后街不远的官贤铺,此域彼时属“闽县”(有别于侯官县)。林福熙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考中进士。此时历时六代,林福熙中式齿录为“闽县”合乎规制。据清代科举人物汇编(此为清朝官方的档案资料),其中详细记载了林福熙上六代的家族世系图,林福熙的六世祖是林嵩基。 林嵩基的籍贯是福清,那么,林福熙及其孙子林同骅、林同炎、林同骥兄弟三院士,他们的先祖顺理成章地来自福清东瀚。有此史料作为铁证,竟有人提出质疑,岂非笑料? 繁衍至29世,我们家族始终坚守着以传统士大夫家风育人,代代不乏文人,先祖即以“四进士五举人”而列“簪缨世家”。 民国初,科举废止,求取新学,我们家族后代遂分迁重庆、北京、上海等城市。而后因留学等诸多原因,大多数人先后侨居美国等海外。 至30世“同”字辈,他们几乎全部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有教授学者十余人,其中名享当代的“兄弟三院士”(林同骅,林同炎,林同骥)便于此中应运而生。目前,这已成为福清乃至东瀚的骄傲和名片。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阔别祖国和故乡的我们,正是捧着这本家谱完成了神圣的寻根问祖之旅。 依据家谱所载的地名和名辈(行第),我们在东瀚村以及林氏宗祠里一字不差地验证对应,同时,家谱记述世系与北窗支谱也严密对照,完全吻合。至此,我们以确凿无误的“铁证”实现了认祖归宗的多年夙愿。伯(叔)父林同炎闻悉喜讯,以裔孙身份欣然写下“溯源怀祖”题字,留作东瀚祠堂制匾悬挂于大堂之上。 此外,有几个细节还可以佐证我们家族旅居美国的两百多人心系祖国、不忘祖源的情怀和牵念着乡思乡愁的情结。 一,海内外全族子孙至今无论男女皆按东瀚族祠辈分取名,已传续至第33世代。此为世系生生不息之凭证。 二,我们每三年在美国东西部轮流举行以“福州东瀚云庄林氏”横幅为标志的家族聚会。此为去国怀乡之情愫。 三,在福州洪山镇保福村芋坑之处,有我们先祖第21—28世的合葬祖坟。福州比干文化研究会的几位文史专家曾到现场考察过。在美国波士顿还另建有“福州北窗林氏祖茔”供旅居海外子孙祭拜。此为根脉寻踪之所在。 如上所述,当我们自豪且自信地大声告白“我们属九牧林长房苇公之衍派、我们的先祖来自福清东瀚”时,如有人质疑,那就请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主持召开文史专家会议,就我们各自的族谱及有关史料进行比对、甄别。我们相信,林氏宗亲中的文史专家或有识之士自有明断! 2025年5月28日 于美国旧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