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福清3个城中村改造工程有新进展!
建设古榕公园、滨江文化主题公园
建设古厝展馆、回族民俗文化馆
打造特色经济商业街、city walk路线……
属于城中村的美好时代来了!
石门第一街效果图
据了解,我市按照“示范先行,逐步推广”的框架思路,将宏路街道石门村、大埔村,石竹街道北前亭村3个村列为城中村改造试点村。福清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成立以来,通过前期政策研讨、现场推动,各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改造完成后,将为全市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行积累经验。
违建铁皮房在轰隆声中倒下,乱糟糟的缆线被梳理规整,老旧的外墙刷上了砖红色的漆面……走进石门村改造现场,记者看到这般如火如荼的改造画面。
改造现场
“咱们村是该好好改造了,村里的路太窄了,消防车、救护车都很难进来,而且之前连个像样的公园都没有,孩子都没地方玩。”
石门村的居民老陈告诉记者,在改造之前,村内部分缆线下垂严重,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不美观,在台风等极端天气下,村里还容易出现积水等问题。
石门村
石门村四至范围包含北至清昌大道、南至清盛大道、西至福融路、东至福人路,全村土地面积631.64亩,由太城溪环抱而成。按照城中村改造计划,石门村改造将投资约1.18亿元。其中一期包括建设古榕公园、缆线规整、道路白改黑、主村道景观提升等8个项目。春节前,预计完成古榕公园、微型公共停车场、公共活动广场、村庄入口景观提升等多项内容。
微型停车场、礼饼店、入口景观提升效果图
福清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工作人员表示。
据介绍,石门村计划建设古榕公园、福人路带状公园以及太城溪公园三个公园。其中,古榕公园以村中的古榕树和石门旧称“榕门”为灵感,以叶向高的“梦径曲穿方外洞,榕门斜楼涧边桥”诗句为设计理念,选取“桥、方外洞、榕门”为元素进行设计,同时在公园内植入消费场景。福人路带状公园是利用路旁线性空间,打造运动、休闲、娱乐一体的带状公园。太城溪公园则借鉴九亩底公园,以宜游、宜享为特色,打造集吃、喝、玩、乐、游于一体的高品质公园。
古榕公园效果图
除了村内的环境提升、服务配套升级,石门村改造还注重打通村庄对外的重要通道,计划通过打通福环路等重要通道,让点与点接续,形成市政道路、消防安全、休闲景观3个闭环,拓展城市空间,实现村庄环境品质新跃升,让居民能够共享城市发展的红利。
“通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将石门村打造成为开放包容、新旧融合的城市社区,实现城市发展与旧村更新相促进、新老居民共融合。”
福清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工作人员表示。
一座横跨龙江的大埔大桥让这座藏身于闹市之中的大埔村为人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大埔村户籍人口里,回族人口占比高达45%,是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村。多元民族融合的风貌,在大埔村随处可见。
大埔村
大埔村位于龙江南畔,宏路街道东南侧,被龙江和关溪环抱。走进大埔村,数十栋回族特色建筑令人眼前一亮。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的树下空间口袋公园,正在开展清表工作,初具雏形。村民对此很是期待,“村子人多,缺少休闲游玩的地方,有一个这样的开放场所,当然非常好。”
树下空间口袋公园效果图
大埔村户籍人口不到3000人,但外来人口多达1.5万人,村庄承载能力不足。村路边机动车“见缝插针”不仅阻碍了通行也存在安全隐患。本次城中村改造力求通过提升人居品质,增加公共服务配套、商业配套、市政设施等方式,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缆线规整、停车场、主路两侧景观提升效果图
据了解,大埔村改造总投资约6353万元,村民期盼的道路白改黑、停车场、微型消防站、路灯、立面改造、两违整治、缆线规整、主路两侧景观提升、智慧设施等都涵盖在改造计划之中。
而突出大埔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则是大埔村改造的最大亮点。大埔村的回族人口里,以“丁氏”居多。建于1929年的丁氏宗祠是福清唯一一座土木结构“回字”型祠堂,保持着回族建筑的风格。前王新厝、前王旧厅、后王宅、多栋“王氏”古宅以及玉岗书院等组成了一片古厝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