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灵创立丹华国际技术有限公司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国改革开放,对外贸易逐渐扩大的时期。但她没有马上寻找高收益的项目,而是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入手。
“我做贸易,不是先做钢铁,我是从食品开始做,因为我对食品行业比较熟悉。我是福建人,就从福建的食品开始,像是香菇、干面、罐头、笋等等,餐馆要用,超市也可以买,航空公司也需要。做了几年之后再慢慢拓展。”
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曹燕灵的视野也得以拓宽,在取舍间不断寻找更好的方向。1998年丹华公司开始在中国投资,涉及医疗、地产、环保等多个产业。
“我回国就发现中国较丹麦在环保方面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首先是找丹麦有优势的,而我们国内缺少的东西。像是消防车、扫雪车,我们利用国外政府的低息贷款把先进的技术带回给中国。现在只要是地级市以上都有我们卖的车,我们做的都是大品牌的车,确对保证质量,这样才对得起国家。”
曹燕灵在福建省华侨医院启动仪式上
曹燕灵参加《福建华侨史》工作座谈会
中国这40年来变化有多大,曹燕灵说自己就是见证者。
“我一开始去丹麦的时候人家问我你在中国工资赚多少,我说是28块钱,他以为是一个小时28,我说是一个月28。”或许当地人并没有歧视的意思,但曹燕灵自己也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她才意识到当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仅是物理距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相当大的隔阂。
“我1982年第一次回国,买了最便宜的机票,坐飞机到巴基斯坦待了三天,然后从巴基斯坦飞到北京再待一天。我记得那时候在北京住在四十几块一个晚上的宾馆,回家后还被家里人埋怨说乱花钱。最后是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才回到福州,回来一次是这么艰难。”曹燕灵说起这段经历,仿佛就像是昨天的事一样。
而现在,从北京直飞丹麦只要10个小时,从福州启程的话也只要16个小时。相比30年前的六天,中国的腾飞缩短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差距,还是海外游子们回家的路程。
“我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自己也是受益者之一”曹燕灵说,有强大的祖国撑腰,海外华人更能放开手脚,大有一番作为。
“现在整个欧洲中国的产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过去我们中国人都不敢做服装生意,因为过去中国服装不够时尚。但是你看现在通讯那么发达,什么潮流国内也都能第一时间知道,后期很多人服装进出口也做得非常好。时代变了,环境也变了,中国人思想也变了,跟我们40年前是有很大的区别。”
哥本哈根举行的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
曹燕灵说前几年到丹麦第二大城市奥胡斯访问时,奥胡斯市长为她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我就觉得咱们中国人现在非常了不起了,能够让外国人都很尊重,要不然凭什么他会给我升我们国家的国旗?因为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华人才能受到这样的尊重。”
其实也是因为海外华人在当地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在世界的形象才能更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