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6

有副作用!近期很多福清人都在喝……

 
我脑子特别好使 发表于 2024-11-11 08:5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495 3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步入秋季,天气渐凉

桂圆红枣茶、陈皮姜茶
枸杞菊花茶等养生茶火了
秋冬季节,
不少人会选择各式各样的养生茶
来调理身体,养生保健。
但是千万注意!
如果喝得不科学
不仅没有养生效果
还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

近日,湖南的一名男子在饮用自配的养生茶后,就出现了低钾血症
家住湖南长沙的程先生常年有饮用养生茶的习惯。这几年,自以为养生经验丰富的他开始自己购买各种中药材泡煮养生茶。

但是,最近在一次单位体检中,程先生发现自己的血钾值异常了,而住院补钾却并没有效果。医生在问询中了解到,程先生的低钾血症可能和养生茶有关
健康人血钾浓度为3.5~5.5mmol/L。钾的含量虽少,但是却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钾和心脏健康密切相关,钾离子是维持心肌正常功能的一种离子,心肌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是否适宜关系到心肌能否维持正常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
血钾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引起人的不舒服,严重的还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长沙市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治医师 陆艺:当时也是完善了一系列的抽血和检查,当然他内分泌激素这方面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其实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所以后来我们是反过来去询问他、追问他的病史才发现,他有长期服用甘草的习惯。他其实从2016年开始就在服用甘草,服用了差不多有8年。

含甘草成分中药代茶饮

应谨慎服用

在医务人员的叮嘱下,程先生停用了甘草养生茶,之后他的血钾指标就逐渐好转。本来以为是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养生茶,为什么喝着喝着身体机能会出现异常呢?
医务人员告诉记者,甘草作为一剂药材确实有副作用。
长沙市第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黄德斌:甘草茶导致低钾血症主要有两个机理,甘草茶里面的有效成分是甘草酸和甘草次酸,这两种成分与我们体内一种非常重要的激素十分类似。另外,甘草酸可以抑制我们体内一个很重要的酶,这种酶会“保钠排钾”,“保钠”会容易造成血容量的扩张,导致高血压;“排钾”就很容易理解,钾排出去多了,血里面的钾就少了,所以容易出现低钾血症

从用于止咳化痰的中成药,如甘草片和复方甘草含片,到保护肝脏的西药,不少都有甘草成分。
甘草中甘草甜素甜味是蔗糖的200至500倍,被广泛用于制成甘草糖、甘草味瓜子等小零食。早在2005年,复方甘草片就被国家药监局列入处方药范畴,所以在使用甘草或甘草类制剂时,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长期大量服用

 
专家提示,如需长期服用甘草或甘草类制剂,应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如果出现肌无力、活动困难、肢体麻木等低血钾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情况。

秋冬养生

服用中药茶饮不宜盲目跟风

中药茶饮在当下非常受欢迎。对于那些平常就喜欢喝茶的人来说,饮茶的同时还能养生,何乐而不为?但医务人员提醒,中药茶饮不同于中药,不宜盲目跟风服用。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药物的使用需根据个体差异来确定,对于常常饮用养生茶的人来说,购买、冲泡养生茶需要严格按照药师的配比进行服用,随手一抓就冲泡的行为非常不可取

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李洪权:药的剂量我们要反复斟酌,然后由药师去专业调配的。而且有相关的文献或法规对药量进行限定。像我们中医理论它有一个特殊性,就是一人一病或者一人一药。这个需要综合其他因素,像他的既往病史、遗传病史、体重、身体状况等综合来看,给他开具一个合适的剂量。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新闻坊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3)
半度微凉 | 来自福建
是药三分毒谨慎服用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4-11-11 20:33:54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龙行天下2024 | 来自福建
多锻炼躲喝水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4-11-13 20:35:25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清香百合花 | 来自山东
不要乱吃乱补。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5-1-4 21:02:02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5-15 08:14 , Processed in 0.069470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