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普通话,也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其标准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而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普通话中全国范围内通用的,应用频率最高,使用价值也更大。再者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普通话被列为联合国的一种工作语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话与汉族方言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一脉相承的。尽管字音、字形、字义甚至语法上会有一些区别,但它们同样都源于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其间,可能因为历史传承中人为的割断,或是交通不便导致的地域阻隔,使得各地方言被赋予了各异的地方色彩。
以福清为例,流行于该区域的福清方言,据考证主要源于唐宋古音,有人誉之是“唐宋古音的活化石”。因为福建、福清地处中国东南一隅,众多先祖系两晋及唐宋两朝时从中原南迁,他们带来了包括中州官话在内的中原文化,而明清以后,闽地与中原等内陆地区的交流交往仍然稀罕,因而唐宋古音(中州官话)经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承继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溯源唐宋古音,更多的是源自先秦多元复杂的文化。仅从词汇方面来说,唐宋古音,或者方言当中,会产生远比普通话更多的不一样的词汇。 像福清方言中,就有许多普通话没有使用的词汇,有比《现代汉语词典》丰富得多的生动词语。 本文仅以“佮”“敆”“袷”三字,说明这一现象。 一、佮 gé 《说文解字》:“佮,合也。从人合声。” 王筠释例:“合佮义同音异,通力合作,合药及俗语合伙,皆佮之音义也。” 《现代汉语词典》无“佮”。 《戚林八音》亦无“佮”。 福清话,“佮”读如“甲”。 【佮众】合伙。 【佮骹】合伙。 【佮群】合群。 【佮手】合得来;配合默契。 【佮把】感情好,拜把子。 【佮嘢好】感情很好。 【佮(勿会)落】合不来。
福清方言熟语示例: 1.“佮”字(勿会)好写。比喻合伙的生意(佮股)不好做。并非字面意思,“佮”字不好写。 2.鸡鸭(勿会)佮群。比喻合不来。 二、敆hé 《篇海类编》:“敆,合会,併也,聚也。” 《现代汉语词典》无“敆”。 《戚林八音》亦无“敆”。 福清话,“敆”【gaŋ15】,读如“䛅”。 【敆垢】身上有污垢。 【敆龊】身体或器物上有积垢。 【敆滓】身体或器物上有积垢。 【敆纱】比喻事情遇到麻烦;指为人古怪,刁钻难缠。 【敆壳】卡壳;事情被卡住了。 【敆班】留级。 【敆鼎】煮饭或煎鱼,食物黏在锅底。 【敆臂】指难以改掉的坏习惯。 【敆屎】屁股不干净,比喻有问题。 【敆糊】比喻把事情办砸了。 【敆磹】比喻事情进展得不顺利,卡住了。 【敆牙】詈语。不开口说话。 【敆衙】指商品(农产品、水产品)卖不出去。 【敆煞】果然;终于。例:这事计敆煞做没成,意为这件事情果然没有做成功。 【敆骨肉】黏在骨头上的肉,味道鲜美。
【敆牙锁口】沉默寡言。 福清方言熟语示例: 1.天光眠,敆骨肉。意为黎明时的睡眠,粘着骨头的肉,特香。 2.煮水会敆鼎。比喻倒霉透顶。 3.教别人做饼,自家饼做敆炉。自己没能耐,却好为人师。 三、袷 jiǎ 《说文解字》:“袷,衣无絮。”宋•郑伯熊《枕上》:“清寒入希綌,卸袷有余郁。” 《戚林八音》无“袷”。 《现代汉语词典》“袷”作“夹”的异体字。 福清话,“袷”读如“甲”。 【袷袄】无絮上衣。
【袷仔】无袖背心。 福清方言熟语示例: 袷仔拔到没手䘼。意即背心被拉到没了袖子。比喻人才难得,各方争着要。手䘼:袖子。
首发:知福清 作者:陈则东,福清市首批社科专家,福清方言研究会名誉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