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寒露,秋天的第五个节气,也是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气温下降,寒生露凝,故称“寒露”。 元代文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是从炎热到凉爽的转折,那么,寒露就是霜降的前奏。 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的谚语,但是,福清的寒露并不寒! 福清枕山面海,受温暖气流的持续影响,寒露时节气温仍相对温和,街上身着赤膊单衣者比比皆是。赤脚趟水、皮筏冲浪,到福清一都后溪漂流的,也还大有人在。 寒露时节的福清,也有其独特的习俗,并与人们的饮食起居紧密相连。
(一)饮食调养 寒露时节,秋高气爽,少雨干燥。福清人注重饮食调养,多吃养阴、润肺、防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莲子、南瓜等。适当增加酸味食物,如柑橘、柠檬、石榴、番茄等增强肝脏功能。福清人还会适量食用一些温补食物,如羊肉、牛肉、红枣、桂圆,增强体质,备御寒冬。 (二)起居调整
寒露时节,旧时的福清人“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顺应秋季阳气的收敛。气温逐渐降低,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是头颈、腰背和脚部。户外运动多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之类,据称其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缓解秋季的抑郁情绪。 (三)泡脚养生 古语有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又说“寒从背后生,寒从脚下起”,适时添衣,防寒保暖,这是古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感知,更蕴含着古人护阳养生的生活智慧。 足部是身体的“第二心脏”,通过泡脚,刺激足底穴位,加速血液循环,有助于将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脚部疲劳酸痛,泡脚能有效缓解这些不适,放松脚部肌肉,帮助身体恢复。泡脚还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怪不得街头巷尾,良子足浴、陕西脚按连锁店铺生意兴隆。 作为“中国温泉之都”、省会福州的副中心城市,福清天赐神汤遍大川,也是一座“泡”在温泉里的城市。温泉资源富集,康养方式多样,东龙湾海水温泉、映和温泉等温泉闻名遐迩,成为人们周末假期休闲养生保健的绝佳去处。 (四)享用螃蟹 寒露节气,水温下降,螃蟹的肉质达到了最为鲜美的时候。过去镜洋、音西、宏路、阳下等东流河道边上生活的人们,会抓住这个时机,搭草楼抓螃蟹,品尝这一季节性特有的美食。螃蟹的鲜美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得它成为了秋季餐桌上的一道佳肴。人们或是家庭聚餐,或是朋友小聚,围坐一桌,共享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五)吃重阳糕 重阳糕,也称花糕,是中国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 由于寒露与重阳节相近,福清一都、东张、镜洋地区有吃花糕的习俗。花糕是一种用米粉、豆粉等制成的糕点,上面装饰有各种花卉图案。“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高升”“寿高九九”。秋高气爽,登高辞青,品尝花糕,不仅可以满足味蕾享受,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重阳节,福清人还吃一种特殊的节日食品“九重粿”。制作九重粿的工艺较为复杂,先用晚稻谷碾成白米,用清水浸泡半天,水磨成浆,加适量食碱搅拌成原浆料。蒸锅烧开热水,把铺有细布的蒸笼置于锅上,待水汽急剧上升后,舀米浆均匀地平摊在细布上,蒸熟。再舀米浆平摊在熟粿上,如此反复,直至九次后成形。因蒸熟的米粿有明显的九层,故得此名。并与九月初九重阳节相合,因此成为重阳节节日食品。 尽管随着时代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习俗逐渐淡化,或者演变出新的形式,但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面前,我们依然不能忘却祖先留下的智慧,顺应四时的节气之变。 进入寒露节气,不妨让我们有意识地放慢行进的脚步,多一份对身体的关注,少一些对寒冷的漠视。要合理的饮食调养,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的运动锻炼,共同构建起一道抵御寒邪、守护生命的坚强防线。
首发:知福清 作者:张海燕,福清市老年学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