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0

《黄檗种松记》:一篇记述福清人工造林的珍贵文献

小帮 发表于 2024-8-27 08: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510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一)

福清多山地丘陵。西北诸山,古时林木苍郁,万绿成荫。清季以降,生齿日繁,人口剧增,伐林垦田,砍树为薪,山林遭劫,即令名胜之区亦难幸免。

黄檗,古时漫山遍坡长满野生的黄檗和瑞香。建刹之后,山以寺显,山林更加葱茏,成为福清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清乾隆版《福清县志》卷首有“玉融十二景”,其中“黄檗晨钟”位于县之西南,被称为“林峦重复”之区。初修于明末的《黄檗山寺志》,对黄檗十二峰的介绍文字中,屡现“群弯环翠”“苍翠异常”等语,足见其林木繁茂之程度。

084642f224xi7so0i10xrz.png


084641udkrgm2lomgo1z22.png



(二)

然而入清之后,山林渐毁,濯濯若童,令人心愕。清道光年间,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又一次进行大修。“殿宇己整,寮舍已完”之后,时年52岁的本邑龙田人张成梁于道光五年(1825)进山视工,见“四山层岩巉巉,挺然显露,譬犹人之新经病起,气象虽殊,而顾盼间未能生态,对之者不免少兴”,心里十分难受。

想起福清地方历来多产松树苗,张成梁萌生了在黄檗植松的心愿。于是,他买来三十捆松树苗,有四百多株,共约一万二千株,雇人种在黄檗山万福寺周边山坡之上。

事后,他将这番种松之事写成《黄檗种松记》。文中,他想像十年之后,这些新植松树和住持通馨所植三万多株松树,定可“青青在望”。二十年之后,更能“清阴照地,可以覆人”。到那时候,如果自己还健在的话,一定杖策再来一次旧迹重寻,看到这些松林一派欣欣向荣之貌,当如稚子一样欢欣雀跃,连一贯以绿荫闻名的灵石诸老闻此一定也会“掀髯而笑”。

084641dzizwjv9ejkns40v.jpeg

(三)

张成梁何许人,史料上介绍的不多。我们从《黄檗种松记》一文推知,他是一位从福清龙田走出去的官员,此次是宦暇回乡,在黄檗种松之后又要北上莅任。

1964年5月,福清城头五龙村一位老学者陈仰辰先生,在其所著《龙卧禅寺概略》一书中,有一段记述,言及张成梁作为饱学之士,曾在龙卧寺讲学,传统文化。

“嘉靖倭乱之后,龙卧寺渐趋衰落,己如上述。然阡陌未荒,灵光犹存,泉林依旧,秀气不减。礼佛谈经,仍多善男信女;探幽赏雅,不乏名士骚人。是以高僧卓锡,名宦临游,未尝或辍。明末相国叶向高曾游该寺,并有题句。……是故,龙卧虽为释子修真养性之寺院,亦是儒士讲学传道之坛场。往古无可考,在清末,就所见闻,长乐陈学颖、陈晓崖、陈子钧,城关夏宝石、吴雪航,龙田施朝铨、张成梁,东瀚林礼舆,东阁陈观生诸饱学鸿儒,皆为龙卧之常客。其名色有举人、秀才、廪生、贡生、增生诸品。其在龙卧时,或讲学,或受业,或自习,率能借幽靜之环境,探经书之奧秘,有所成就。其于环近文化之传播,亦不无影响”。

084642ipfmp1pz9lrup1m0.png

(四)

《黄檗种松记》是一篇短文,全文仅200余言,但有起有承,有转有合,有始有终,有记述有议论,有现实有愿景,更有对未来的想象。虽惜墨如金,却句句踏实,既信,且达,又雅,真不失为一篇描述福清人工种树造林方面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084642i9r29f6pgx2p0802.jpeg

近期,适逢福清市政协组织编纂关于围垦造田与营造防护林的文史专辑,遍寻相关古代文献。趁此良机,不妨将该文介绍给大家,以广旧闻。《黄檗山寺志》卷七“文记”中收录的《黄檗种松记》,全文如下:

黄檗种松记——龙田张成梁援笔

山之有树,如人之有发然。炫服盛妆,而头乃童然,岂足为美哉!否则数茎鬅松,亦难为貌矣。灵石之趣,以幽深胜,然非老松数千株虬蟠谷口,亦未为至也。

黄檗既修之两月,余以乙酉春始往视其工。殿宇已整,寮舍已完。而环顾四山,层石巉巉,挺然显露,譬犹人之新经病起,气象虽殊,而顾盼间未能生态,对之者不免少兴。

084643s58ltsulqtzqv685.png

福清故产松秧,每斤为一束,每束可四百有余,乃市三十束,种寺之前后。寺之住持曰通馨者,亦已种植三万余株。计十年之后,青青在望矣。再计十年之后,清阴照地,可以覆人矣。吾年今已五十有二,更二十年之后,久已解组归回矣。如其时此身尚在,杖策南来,重寻旧迹,则四万余株之堪为梁栋者,不啻老夫前此在邑之日之稚焉童子,其为乐何如也!想灵石大夫闻之,亦当掀髯而笑。



首发:知福清

作者:严家梅,福清市首批社科专家,文献来源:《黄檗山寺志》。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5-14 15:10 , Processed in 0.079878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