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在中国历史上,三兄弟荣登同科进士实属罕见,而在南宋时期的福清,就出现过这样令人艳羡的壮观。 淳熙十一年(1184),福清县文兴里石塘村(今福清市龙山街道瑞亭村)人林遹的三个孙子林环、林瑑、林璟,同科荣登甲辰科卫泾榜进士。为纪念此盛事,福清曾立有春桂坊。卫泾何许人也?卫泾(1159——1226),字清叔,号后乐居士、西园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生在今苏州昆山的石浦乡,是本科状元。卫泾年少时胸怀大志,曾拜永嘉李去智为师。他博学多才,为人正直,不畏权势。绍熙元年(1190),光宗即位,卫泾借自然灾异之事上疏朝廷,极言奸佞误国,不料被贬为淮东、浙东二路提举。开禧三年(1207),卫泾自吏部尚书拜御史中丞,封昆山开国伯,进参知政事。曾奏请诛奸臣韩侂胄,罢右丞相陈自强,却被奸臣史弥远贬出朝廷。卫泾秉承忠义之心,与朝中奸佞针锋相对,因而屡遭贬谪。卫泾贬官回乡后,曾修建西花园,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自勉,把园中的堂屋取名为“后乐堂”。著有诗文《后乐集》50卷。 乾隆版《福清县志》分别在《风概传》《循良传》《文苑传》中,对甲辰科卫泾榜的“林氏兄弟三进士”作了简要介绍。 林环(1154-1243),字景温。历任江山县主、沅州教授、萍乡知县、静江府通判、容州知州。端平元年(1234),召除宝庆知府。不久辞归,除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淳佑元年(1241)以88岁的高龄,进直天章阁,主持桃源祠。林环享高寿,历孝、光、宁、理四朝,90岁时去世。生前著有《通鉴记纂》。 林环自小聪颖,性格直爽,“屡与当路有异同”。担任容州知州期间,革除弊政,以纾民力。他“居常语不出口,历官不求人知”,端平改元时,以贤俊耆艾进入馆阁,“上自朝廷,下至州里,翕然尊敬无异论”,为人处事稳健,朝廷内外威望很高。 林瑑(1159-1229),字景长。林瑑少入太学,淳熙十一年考中进士,授鄂州教授,破除旧例,“节约浮费,增置学舍”。后在两浙转运司、吏部架阁任职。嘉定初年,晋国子正。在朝廷轮对时他建言“散内帑之储,省掖庭之费,裁横恩滥赏”,用于解除民困得到宁宗嘉许并采纳。于是改任国子监博士,出任兴化县令,继而改任泉州知州,后改任袁州知府,因病辞归。宝庆初年(1125),晋升宝章阁。官至朝请大夫、直秘阁主管、亳州明道官。绍定年(1220)卒,享年70岁,葬于清远里福胜山(位于今福清市宏路街道境内)。 林璟,字景宋,生卒不详。从事郎,授靖安(今江西宜春辖县)知县。他为官廉洁仁义,深得民心。生病时,左邻右舍、平民百姓都来探望。去世时,路上行人都来吊唁,同僚更遣子女护丧。 与林家三兄弟荣登同科进士的福清人,还有薛梦熊、陈子冲、方寿曾、林叔起、林复之、夏允中、刘袭等7人,合计10人。其中龙田积库村人薛梦熊与朱熹交好,朱熹避祸福清时,曾在积库留下“步云峰”墨宝。据传,朱熹也曾为卫泾题写“正气”的木匾额。 乾隆版《福清县志》也对林家兄弟三进士的祖父林遹作了简介。林遹字述中,为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辰科李釜榜进士。林适从小勤奋好学,未满弱冠就考取了国子监,名列第一,独占鳌头。元符三年,考中甲科进士第三名。在为母亲丁忧期间,曾逢甘露降临。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自起居郎特进中书舍人,建炎三年(1129),又以中大夫徽待制,任福州知州,并兼任福建路安抚使。绍兴元年(1131),晋宝文待制,任广州知州。终龙图阁直学士,赐爵“开国子”,赠少师、金紫光禄大夫。绍兴三年(1133年)去世。著有《妙峰集》40卷。 via福清市政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