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南湾人历经40余年奋斗,让这里成为福建鳗鱼产业的“摇篮”,千亩鳗鱼养殖基地带动农民致富,养殖产业链条日趋完整,“一条鳗鱼”串起了村民的致富梦,成为福清最早的亿元村之一。老区村焕发出了新生机。
南湾村地处建新水库下游,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南湾村人抓住这个优势,专注养鳗业。1979年,全省第一家占地面积60亩,养殖面积30亩的养鳗场落户南湾村,打开了南湾人的致富路。1982年,村民杨宗龙等一批有志青年前往日本学习养鳗技术。1984年底,学成归来后,兴办了养鳗场。此后,一家又一家养鳗场“生根发芽”。1989年,该村养鳗场达10多家,1994年发展到17家,迅速成为全省的重点养鳗基地。
养鳗业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后,村里更加重视养鳗人才,培养出一批批养鳗能手,激活“一池春水”。如今,众多养鳗能手或在全国各地开设鳗鱼养殖场,或被高薪聘请为养鳗技术员。
随着鳗鱼养殖的蓬勃发展,与养鳗相关的鳗苗培育、红虫养殖、烤鳗加工、饲料生产、鳗药供应、产品流通、技术开发等相关行业也应运而生,形成了集鳗苗培育、鳗鱼养殖、烤鳗加工和产品出口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得知加工后销往日本的鳗鱼身价翻番,1993年,杨宗铭投资创办了福建福铭食品有限公司。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党支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由党支部推荐农户,企业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合作养殖协议,从水质的监控、用药的管理到市场销售,为养殖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全产业链的打造不仅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还为福清100多家鳗场解决了销路问题,极大拓展了市场空间。
近年来,养殖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对养鳗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为解决养鳗户的后顾之忧,南湾村成立了由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主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养鳗户制定切实有效的污水解决方案,以最低的建设成本达到达标排放,助力鳗鱼全产业链条健康发展。
错落有致的楼房、绿荫环绕的公园,让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南湾村,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在加快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南湾村中部区域有一片旧屋区,村民陆续外迁后成为“空心村”,既影响村容环境,也存在安全隐患。2019年,在上迳镇指导和帮助下,该村开展了“拆旧拓新整漂亮”工作,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房屋征收与拆除,进入新片区规划设计阶段。该村将结合鳗鱼文化资源,对该区域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配套建设,建设独栋自建房、老人活动中心及文体公园等,通过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福清特色的新闽派农房,带动全村人居环境的整体跃升。
“当前,我们正围绕‘一村一品’,依托福铭食品的鳗鱼产业及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鳗鱼特色农业旅游产业,围绕福建省第一家养鳗场旧址,设计旅游线路,融入美食文化,打造休闲鳗业基地,让旅游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该村负责人叶云说。 文/图 林文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