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4

[历史名人] 【玉融文化】《大儒朱熹》中的福清先贤

梦想何先生 发表于 2024-5-31 19:2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2147 1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数年前,笔者有幸应邀加盟38集电视连续剧《大儒朱熹》创作团队,忝列第一编剧。

为写好“大儒”朱熹,笔者谢绝所有约稿,潜心研读朱熹相关资料,如:《朱熹与理学》《朱子行迹传》《朱熹在五夫》《朱熹评传》《朱子新探索》……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些已有资料中,竟然没有朱熹与福清渊源的记述。朱熹有门生506人,遍布福建各地,其中福州府42人,福州府所属诸县,如闽县、永福(永泰)、古田、长乐、连江、闽清、宁德、罗源,都有学子从学,唯独福清没有。

身为福清籍剧作家,笔者迫切希望找到福清与朱熹的渊源,讲讲朱熹与福清的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几位当年与朱熹有交集的福清先贤。

(一)黄祖舜

黄祖舜(1100-1165),字继道,晚号巩溪宫人,南宋福清县平南里大壤(今福建省福清市东瀚镇大壤村)人。北宋宣和六年(1124)进士,累迁权刑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副宰相)。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大捷,金兵北退,朝廷非但没有乘胜追击,反而休兵求和。是时,朱熹在同安县主簿任满,在籍待次。同年十二月,朱熹针对金兵南侵失败后的朝中形势,作《与黄枢密书》,上书宰辅黄祖舜,抨击朝廷主和派的苟且偷安,“其辞恳切,人颂之坠泪,长叹不已。”

在中国,宰辅一职自先秦设立之始,就承担着辅佐国君的重任,与国君同为核心决策阶层。到了两宋时期,像黄祖舜这些出身于士大夫的宰辅们,同样传承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情怀和“与君主共治天下”的政治理念,对当时还是最基层官吏朱熹的政见,依然非常重视。于是,黄祖舜代朱熹将此书转呈给了高宗皇帝。面对多数大臣坚决主张抗金,一群太学生积极请战,以及像朱熹这样底层官吏群情激愤,高宗遂命令备战,分四路迎敌。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看出,朱熹作为一位传承儒家入世理想的士大夫,渴望发出自己的政治声音,因此就以这样进言通道,不时地向黄祖舜们上书言事。

笔者在剧集创作中,抓住这一细节,编成一段故事,既让大家认识福清籍宰辅黄祖舜,也让大家认识追求入世的朱熹。

(二)林栗

林栗,字黄中,又字宽夫,南宋福清县方成里五龙村(今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五龙村)人。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曾任恭王府直讲,累官至兵部侍郎。

林栗与朱熹同时代,但学术观点有所不同。林栗曾通过书信,与朱熹进行三个回合的论战。一是对隆兴和议的看法,二是围绕《太极图易说》中太极思想的论战,三是围绕“先天学”与《西铭》的门户之争。二人因看法相左,论争激烈。

淳熙十五年(1188),朱熹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任满,奉旨入朝奏事。朱熹连上五札。宋孝宗授以兵部郎官,是为兵部侍郎林栗的部下。

次日,林栗却上书弹劾朱熹,说他“本无学术,徒窃张载、程颐之绪余,为浮诞宗主,谓之道学,妄自推尊”。

此奏一出,满朝惊异。兵部侍郎弹劾兵部郎官,不合规矩。宋孝宗也说林栗的话似乎过分了。侍御史胡晋弹劾林栗“狠愎自用,善同恶异,无事而指学者为伪,最人之所恶闻”。在多人弹劾之下,林栗被贬,出知泉州。

南宋时,思想界、学术界相当活跃,学派林立,各执一词。各种学派相互切磋,或是论辩,屡见不鲜。朱熹执闽学牛耳,曾经赴长沙与湖湘学派张栻论辩,在鹅湖与象山学派陆九龄、陆九渊兄弟论辩,与陈亮做义利王霸之争。这本来是很正常的学术论辩,事后,他们都成了朱熹的好朋友。

《宋史》上有林栗列传。说林栗“畴昔论事,雄辩可观”,但“为人强介有才,而性狷急”,执拗不通,喜欢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厌恶意见有异的人。

宋淳熙十五年(1188)十月,宋孝宗再次召见朱熹。朱熹遂上封事,大讲特讲“正心诚意”,这就是著名的《戊申封事》。封事中,朱熹直言不讳,“今天下大事,如人之有重病,内自腹心,外达四肢,无一毛一发不受病者。臣不暇言,且以天下之大本,与今日之要务,为陛下言之……”直击朝政弊端。

宋孝宗秉烛夜读封事,赞许朱熹“讲学以正心,修身以齐家……凡十事欤以为新政之助。”授朱熹主管西太乙宫兼崇政殿说书。“说书”即皇帝的侍读。

(三)敖陶孙

南宋宁宗登基,在宰相赵汝愚主政期间,朱熹当了皇帝的老师,人望极高。

韩侂胄本是外戚,又有拥立之功,一心想独揽大权。朱熹提醒皇帝说韩侂胄“奸不可用”,触犯了韩侂胄。韩侂胄指使御史沈继祖,无中生有,罗辑朱熹十条大罪,弹劾朱熹。韩侂胄又设法将赵汝愚挤出朝廷,贬谪永州,在途中将其杀害。

韩侂胄驱赶朱熹,已经引起士子不满,又害死赵汝愚,更是群情激愤。太学生纷纷上街游行,为赵汝愚伸冤。其间,又引出一位福清哥,此人便是敖陶孙。

敖陶孙(1154-1227),字器之,号臞翁,南宋福清县永东里东塘(今福建省福清市龙山街道瑞亭社区)人,诗人、诗论家。淳熙七年(1180)乡荐第一,不久入太学。庆元五年(1199)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等职,转奉议郎,赐绯鱼袋,主管莘州西岳庙。

史载,敖陶孙“少倜傥有大志气,为文援笔立就”。其在太学时,因尊重朱熹的学问,曾去探望他,并赠诗表达自己的心迹,因此得罪了韩侂胄。

 

敖陶孙是性情中人,一喝酒就要谈国事,还像宋江一样在酒楼慷慨题诗,惹下诗祸。那年赵汝愚被害,时为太学生的敖陶孙为其喊冤叫屈。当天,在临安三元楼喝酒之后,趁着酒兴提笔在阙门上挥笔大书《哭诗》:

左手旋乾右手坤,如何群小恣流言。

狼狐无地扫姬旦,鱼腹终天痛屈原。

一死固知公所欠,孤忠幸有史长存。

九原若遇韩忠献,休说渠家末世孙!

韩侂胄派人四处捉捕敖陶孙。敖陶孙闻讯,不得不化名走上逃亡之路。韩侂胄死后,敖陶孙才恢复姓名,登进士第。晚年深居谢绝宾客,惟与莆田刘克庄,福清同乡、刘克庄妻兄林公遇及连江李韶相知。

敖陶孙以诗闻名于世,其一首七言长诗《寄福清翅山舅陈梦寔》,共196字。诗中道:

路岐引人不作长,野梅官柳野风光。

看山看水入诗眼,岁月不觉须眉苍。

请从丈人开肺肠,身非石人忘故乡。

五年江湖枕书睡,梦随南云落翁堂……

福清有如此人物,笔者当然紧抓不放,在编剧中大书特书。

 

作者:陈则东

来源:知福清 

2024-05-31 19:11 福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
清香百合花 | 来自山东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2024-6-3 07:58:50 来自手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5-14 15:35 , Processed in 0.071244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