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3

【福清民间】好景致一路向北......(一)

梦想何先生 发表于 2024-5-22 09:2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574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清康熙四年(1665年),有一位退居归乡的官员,沐着五月的浅夏绿意,来到黄檗山。在桑池园纪游亭诗碑上,品读叶向高“黄檗道场古”的诗句。踏上宋僧妙湛所修的石拱桥,跨过石门溪寻迹览秀阁和桃花坞。之后,便来到叶向高组织营建的藏经阁,感受台山老人“此地皈依情不染,更于何处觅慈航?”的远意。然后,一路向北......

官媒这样报道

详见今天《福清侨乡报》

2024-5月-22日四版

来黄檗觅古寻胜的这位乡贤名叫施起元,字君贞,号虹涧,乃福清龙田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授官广东布政司右参议,分守岭东道。施起元仕途有政绩,老百姓为他勒石刻碑以为志念。致仕归里后,纂修福清县志。遗憾的是,志稿统筹完毕将刻版的时候,施起元病逝,卒年69岁。撰有《荔惟楼诗文》等著作。

黄檗寺俯瞰-郭成辉摄

隐元禅师坐像-郭成辉摄.

 

春游石竹,秋游九鲤。离开黄檗山后,施起元又来到了“石奇竹秀”的石竹山,感受“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的意境。这里被徐霞客称为“岩石最胜,亦为九仙祈梦所”,历来为名士所重。但施起元登上石竹后,稍事休整便向山顶的狮子岩进发。

明代末期,狮子岩是黄檗山万福寺的一处下院。从明崇祯四年(1631年)始,隐元禅师在狮子岩隐居、静修达6年之久。之后下山,成为万福寺的住持。据隐元禅师弟子独往性幽纂修的《狮子岩志》记载,“狮岩去石竹不远,本师和尚初习静其中”,在这里“手辟辽天居”,营建“翠色幽奇”之境,使人“不探幽奇不识道之玄奥”。

 

狮子岩之得名,源于石竹山上的一座狮子峰。“峰在石竹西,形如狮子凭空,其首尾蹄嘴俨然,故名。”独往性幽在志书里还记载,与石竹山相对的前山,“形亦似狮,下有白塔寺遗址,或曰雌雄狮。”

摩崖石刻拓片

 

狮子岩上最著名的黄檗文化遗迹就是“自平石”了。狮子岩的西崖崖壁上凿有“自平石”3字摩崖石刻,为隐元禅师所书。石刻之下是一块平整如舟、面积约4平方米的大石。石上可参禅、可打坐。由此可西眺石竹湖,南望黄檗山。崇祯八年(1635年),隐元禅师45岁。据能仁晃道所著《隐元禅师年谱》记载,这一年,黄檗山的耆旧和黄檗大檀越林汝翥,礼请隐元禅师继席费隐通容禅师离去后的黄檗法席,隐元禅师“力却之”,但“众等虔请再四,许焉。”对于隐元禅师来说,答应走下石竹山狮子岩到黄檗山万福寺作住持,也是一项重要的抉择。为此,隐元禅师也发下大愿。发了一个什么愿呢?“岩侧有块石如舟,游客每以不平为叹。”隐元禅师说,“时节若至,自然平矣。”到了夜里,隐元禅师“跏趺”端坐于石上,“炷香持咒,默祝龙天:此去黄檗,法道大行,为山林增色,此石可平。”到了第2天黎明,隐元禅师弟子良哉跑来报告师父,“石已平”。隐元禅师说:“不必说,吾祝已徵。”隐元禅师把这块石头名为“自平石”,还写下一首《自平石铭》:“匪石弗平,我心不诚。心既诚矣,其石自平。既平且诚,吾道大行。以此灵验,刻石为铭。”(一。待续)

 

来源: 郭成辉 福清民间 

2024-05-22 06:45 福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5-15 10:02 , Processed in 0.063256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