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文书院位于福清市音西街道洋埔村,与福兴堂相连。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现建筑面积50多平方米。福兴堂供奉文昌君、关公、泰山公、大王公、元帅公、观音菩萨等神明。

福兴堂内有1块明代木匾,2块清代石匾,1块民国石匾,记载福兴堂及兴文书院的历史。

镌刻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的“重修福兴堂碑记”曰:“窃以庙宇壮厥观瞻,社民叨其庇荫。福兴堂自咸丰五年间重修,未经报竣。十一年冬,鸠集子民,诚心勉力求底于成,则庙貌聿新,堂基丕振,神灵益昭,赫濯民物,永享安康矣。”

镌刻于清光绪十八年(1891年)的“重修福兴堂鼎建兴文书院碑记”曰:“盖闻兴者无有继之,虽兴犹废也。废者,既有举之,虽废亦兴焉。是堂修自咸丰年际,成于同治纪元。自昔至今已有卅余年矣。代更岁久,雨漂风飘,殿宇倾颓,台廊破坏。久欲议修,迟又未举也。迨冠等诸君督傭斫树,憩息于斯,睹瞻庙貌,怵惕惊心,会议捐金,复行修葺,乃于辛卯十月兴工,壬辰五月报竣。先从事于泰山殿,凡殿中栋梁榱桷损坏者,悉改易之。殿前台柱两廊垣墙俱为增高,藻缋完固,翚飞鸟革,焕然改观。上帝殿则重新盖造,大王殿亦倍加修构,而且殿东空地复倡建书院一所,祀帝君,祀尊王,亦祀元帅。规模整顿,气象清新,誉髦济济,习业其中,洋洋乎,诚盛举也。斯役也,事虽为述功则并创,则总理缘首诸董之功洵不可忘,其经始落成,年月初终,尤不可无记,由是直书之以志盛事,俾后人知所观感云尔。明洛阳居士,号留仙,秉乩作题。”

此次重修福兴堂、鼎建兴文书院,举人叶光宗任劝缘及都缘首,监生叶凤冠任总理,县丞叶光三任副缘首,大学生叶凤冠任总理。

镌刻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重修福兴堂兴文书院碑记”曰:“盖谓神因堂而始存,事以续而不废。是堂改作同治纪元重修,光绪壬辰并建兴文书院,历无几时,风雨漂(飘)摇,垣墉颓坏,客秋声等鸠集社民捐金议修,土木已备,神像聿新。事既有成,石则当泐。是为志,俾后人知所修废举坠焉耳。”

悬挂于兴文书院的明代木匾曰:“盖闻国有国学,乡有乡塾,则书堂学舍正所x兴焉。乡中读书x多书堂,xx太岁壬辰之春,冠等诸君x堂之日,x前台xxx焉,曰是xx也。观殿外有x地焉,四是可复也,于是复行x再x增x庆地,量材聚工,x土伐x石立,以基崇,以墉x,以柱xxx尚,丹濩x堂缋,济济xx,奉神以居,x颜其门曰:‘文兴书院’。x以为兴文学而兆科名云尔。明洛阳居士,号留仙,秉乩作题。”

据记载,清嘉庆年间的贡生任开达,曾为该书院募金置产,以供学子生活之用。任开达卒年90多岁,著有《罂东文稿》。

相关链接:●叶光宗(1819—?),字云藩,清咸丰五年(1855年)举人。福清县学中。

来源: 林秋明 文化福清
2024-05-21 09:25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