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91-39010577 / 85236228
快捷导航
  • 1

【福清民间】古今天宝陂(合集)

梦想何先生 发表于 2024-5-12 15:1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2465 0

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1.徜徉天宝陂公园

天宝陂公园建设内容包括主入口广场、市民健身平台、廊架、绿化道等景观,目前已经成为市民们休闲、健身、观光的一处打卡地。

记者采访获悉,天宝陂公园建设项目系福清市2015年民生建设工程项目。项目位于龙江南岸观音埔片区内,东接龙江滨江休闲带、西临观音埔大桥、南靠龙江南路、北至龙江,总面积8.8公顷。该公园设计以“生态福清,活力天宝”作为主体理念,融入福清当地的文化特色,力求打造一个充满生命韵律、景观层次丰富的,同时具有文化气息的现代滨江休闲公园。

官媒这样报道

详见《福清侨乡报》

2024-5-8 四版

进入公园,记者看到公园外侧,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公园内,管理房、连廊、公厕等公园主要建筑结构独特、错落有致;沿江步道宽敞、平坦、整洁;触目所及绿化种植,名木、花卉、草坪相得益彰。其时,有众多健身市民们流淌在绿荫下步道中,有一对对一双双年轻人流连在栏杆后连廊下。“小桥流水人家”名句,是记者给天宝陂公园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徜徉天宝陂公园,是谓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市民们则感慨到:“政府打造天宝陂公园,构建了一个集居住、商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区域。”

 

天宝陂沿岸风光

--郭成辉摄_

是啊,天宝陂公园的建成,不但有效提升了该片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同时也改善了龙江南岸沿线的景观。其效应,建成的是一个公园,提升的却是福清市的整体形象。

 

美哉,天宝陂公园!

2.天宝陂的前世

话说“福清哥”,福清人很早以前就懂得并开始搞农业灌溉用的水利工程。县志上面记载说,早年福清境内陂有130多处。天宝陂是规模最大、已知历史最久的一个水利工程。福清人是非常有智慧的,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搞一个规模这么大、这么坚固,到现在还能够使用的水利工程,劳动人民的智慧确实值得后昆传承、点赞。

 

天宝陂壮观泄洪场面

.郭成辉摄

据了解,天宝陂属于福清母亲河——龙江的中段,是唐代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被列为福建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福建省水文化遗产。天宝陂名字源自其修建年代——唐天宝年间,是闽中历史上最早建成的,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

 

它的修建使福清大面积农田得以旱涝保收,

 

为福清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了解到,天宝陂陂首(堰坝工程)主要包含拦河坝、泄洪闸、进水口三大建筑物。陂首坝底系鱼鳞卵石砌成,坝身以条石砌筑而成,呈台阶式结构。坝高3.5米,坝体长216米,其中150米为唐至明代所修的旧坝。引水口设置在大坝右岸,下接19.4公里长的引水干渠,干渠引水流量达每秒1.5立方米。灌溉渠道主要为天然土渠、天然石渠、硬化渠等。至今,天宝陂依然保存古有的工程布局,其坝轴线呈东西走向布置,灌区涵盖福清龙江街道、海口镇等地的14个行政村以及东阁华侨农场、三华农业园等,总灌溉面积达1.9万亩。

 

“这种工程布置的理念是近现代鸭嘴堰、异形堰等长轴线堰坝的鼻祖。”天宝陂申遗小组成员、文本撰稿人何高光说,古代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通过铁汁固基的方式,将坝基连接一起,并用俗称“将军柱”的石柱加强坝体受力,有效解决了坝基和坝体结构牢固问题。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治水者励精图治,千年天宝陂见证了福清的沧桑巨变,完美诠释了古人“择水而居”的理念。天宝陂水利工程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水利工程技术,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岁修制度。此外,天宝陂在1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还衍生出了丰富多彩、具有福清本土特色的水文化,包括文艺、传说、宗教、建筑、民俗等。

 

据史书记载,高璠是唐朝设郡以来的第4位长乐郡刺史。天宝九年(750年),正是高璠带领福清老百姓在龙江河畔、五马山麓,用竹笼拦水,筑木成桩,采山石围堰,砌高陂截流,历数载建成堤坝,命名为天宝陂。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年—1016年),知县郎简见天宝陂年久失修,招募百姓进行疏浚,修筑陂堤。为了纪念他的功绩,老百姓在天宝陂旁修建了一座郎简祠,年年祭祀,直至清乾隆年间该祠还一直存在。明代福清籍官员叶向高,在万历至天启(1573年—1627年)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感念历朝历代主政官员为修复天宝陂的殚精竭虑,叶向高撰写了《重修天宝陂记》,详细记载天宝陂的修建历程,成为福清水利史上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

 

3.天宝陂的今生

2020年11月,“福清哥”收获了“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2020年12月,“福清哥”的天宝陂,又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呵呵,当年,福清市喜事连连双丰收。今天,记者带你一起回顾天宝陂申遗背后的故事。

天宝陂保护碑

-郭成辉摄

夕照天宝陂-郭成辉摄

2020年12月8日晚上10点,正在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1届执行理事会,公布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第七批)评选结果,福清市天宝陂成功入选。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被称为“灌溉工程界的诺贝尔奖”。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世界上最大的灌溉排水非政府组织——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评选并授予的荣誉称号,每年审定一次。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但又有所不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据了解,2020年度,天宝陂申遗工作中,福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天宝陂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申遗工作得到了国家灌排委和福建省、福州市有关领导与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申遗专家、学者的精准指导和全力帮助。2020年初,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第七批)申报国内初审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7个省份的9个项目参与了申报,福清唐代灌溉工程遗产——天宝陂“申遗”,以高票顺利通过国内初评。6月30日,迎接国家灌排委组织国内专家现场评估活动,完成现场标识展示,申遗视频制作,申遗文本材料,完成政府对遗产的保护承诺信。7月31日前,完成申遗文本视频等材料修改及翻译,并报送国际灌排委。此番与福清天宝陂同时申遗成功的还有陕西省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浙江省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广东省佛山桑园围3个工程。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23项。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量已达到105项,遍布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五大洲的16个国家。

“天宝陂的申遗成功,我们更应该好好地保护它,让它永久地为我们子子孙孙发挥效益。”申遗成功后市水利局局长林爱光如是说。

(1~3连载合集)

 

来源: 郭成辉 福清民间 

2024-05-12 14:52 福建

看福清——服务全球福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手机访问|手机App|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

© 2025 FQLOOK.cn|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清市互联网示范企业|福清市IP访问量前三企业

闽工商网备第350181100079485号|闽B2-20250200|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007号 |闽ICP备07503243号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591-39010577(转8号按键)

GMT+8, 2025-5-15 13:48 , Processed in 0.055316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