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高铁,畅游福清24个镇街
今天带大家开启福清游玩第18站:
上迳镇游玩之旅
一起走进隐元故里、中华鳗乡
览唐代印林禅寺
踏宋代蹑云桥
访元街明祠清宅
登明代鳌江宝塔
游千年海丝古村
品美味鳗鱼盛宴
来一场
复古感“鳗”满的幸福之旅

上迳镇位于福清市西南部,以发源于通山和后壁岭的迳溪直流入海而得名。镇内山水倚傍,古宅、古桥、古巷交相辉映,仿佛一幅充满古韵的画卷;此外,这里亦是诗意的渔舟唱晚,是富有活力的乡镇发展新模式的范本......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南湾村

驱车沿着福清上迳镇一路向南,连片鱼塘映入眼帘。俯瞰白鸽山垦区,万亩鳗鱼塘旖旎如画,宛若一张巨大的调色盘镶嵌于大地之上,蔚为壮观。
南湾村位于上迳镇最南端与渔溪镇接壤的院林溪畔,素有“鳗鱼之乡”之称的南湾村,是全国远近闻名的养鳗专业村。40多年间,依托鳗鱼产业,南湾村人走出了一条致富路。通过养殖鳗鱼,原本相对落后的小村庄成为福清最早的亿元村之一。

走进南湾村,弯弯曲曲的紫云溪宛如一条巨型鳗鱼,穿村而过。宽阔的沥青路直通农家、崭新气派的楼房错落有致、红砖铺设的公园绿荫环绕,一幅整洁美观、欢乐祥和的新农村景象图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
伴着迳江潮起潮落,静静地看着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南湾村用鳗鲡书写下了不一样的“乡村故事”。夕阳西下、渔歌唱晚,信步村中,田野葱葱、碧波荡漾,南湾村公园不时传来欢声笑语,犹如一幅婉约的山水画卷……
如果说龙江桥
是福清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梁桥
那么上迳蹑云桥
则是福清市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桥
宋代蹑云桥

蹑云桥位于上迳镇上迳村,始建于宋元丰四年,原名亨龙桥。宋淳熙年间,状元黄定立石,兴化守潘畴书写隶体碑文,并把仙游县陈律书写的“亨龙桥”3字刻在石上。后来人们见桥下水温如雾上升,行人走在桥上,如履步云端一样,古人为讨吉利,因而改名“蹑云桥”。
蹑云桥结构与海口龙江桥相似,古朴壮观,与江东的鳌江宝塔遥相辉映。1981年2月25日,蹑云桥被列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下的迳江,旧时曾建有船运码头,货物从这出海,进入台湾海峡,通往全国乃至南洋各地。
站在蹑云桥上,凭栏远眺,江水奔腾而过,眼前的景象仿佛回到了那个繁华时代——商贾云集、船只往来,桥头的喧嚣与热闹让人心生向往。走上几步,青石的质感在脚下传来,似乎还带有古人的脚印。
有意思的是
古桥附近不约而同
矗立着各种各样的古塔
这些古塔起着海岸航标的作用
能方便出海口船只辨识方向
如龙江桥旁的瑞峰塔
蹑云桥旁的鳌江宝塔
龙首桥边上的瑞云塔和水南塔
......
古桥和古塔一样
它们是海上丝绸之路
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明代鳌江宝塔

鳌江宝塔位于上迳村鳌峰之巅,巍峨壮观,气势不凡。该塔建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为八角七级,仿楼阁式的石塔。塔高28.5米,塔门两尊石雕镇塔将军,披坚执锐,威武雄壮。



鳌江宝塔是福清著名的旅游胜地,清秋气爽,登高瞻远,欣欣向荣的渔溪镇区一览无遗,郁郁葱葱的土堡洋田畴赏心悦目。
据说建塔后至解放初,每年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一至十六,点塔灯,每层8盏共48盏,塔尖3盏,总共51盏,塔高灯亮,光芒四射。此种民间民俗,其寓意为普天同庆,合境平安。1981年,鳌江宝塔被列为福清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迳镇是一座
因水而生
依水而兴
以水为荣的小镇
其作为养鳗重镇
有近100家鳗鱼养殖场
养殖面积达1万多亩
并通过打造鳗鱼的“金字招牌”
“游”出了一条致富路
如今
这条“水中软黄金”
正以全新的姿态
奋力游向世界餐桌
烤鳗夹光饼

烤鳗鱼夹光饼是鳗乡上迳的特色美食。鳗鱼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美誉,烤鳗鱼肉质弹嫩、味道鲜美,将烤鳗鱼夹入热乎乎的光饼中,拿到手上轻轻地一压,那烤鳗中的酱汁浓香,便瞬间渗入饼中,凑到嘴边一口咬下,香酥的光饼与软糯的鳗鱼肉碰撞,瞬间开启味蕾新世界。
鳗鱼饭

将鳗鱼外皮烤至金黄,使其裹挟着焦香,再淋上浓郁酱汁,一整片一整片地摆放在热气腾腾的米饭上。鳗鱼的鲜、酱汁的香完全浸入到米粒之中,香软滑嫩的鱼肉入口即化,令人回味无穷。
古镇上迳
藏龙卧虎
隐元故里、“中华鳗乡”
唐寺、宋桥、元街、明塔
......
无不展示其魅力
走在此地
犹如步入久远的历史长廊
不妨选个周末
走进这个古朴、静谧的小镇
远离尘嚣
独享清“迳”
下一站
和小编一起走进高山镇
共赴一程“山海之旅”
体会“归零”生活的惬意
来源:福清视野
2024-04-18 14:36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