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于心
反诈于行
警惕未成年人被诈骗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
新型诈骗形式层出不穷
诈骗手段多种多样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的形势依然严峻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学生的
反诈安全宣传教育
学习反诈防范知识
进一步提高广大
学生和家长的识骗防骗意识
提升防骗能力
警察蜀黍特意总结了
针对在校学生的
电信网络诈骗套路

诈骗团伙利用未成年人防范认知能力较差、沉迷于手机游戏(如蛋仔派对、元梦之心、王者荣耀、刺激战场)等弱点进行撒网式诈骗。哄骗未成年人上钩,让他们一步一步走向“陷阱”,这就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段。受害人均为8岁至14岁未成年学生。

诈骗分子是如何将罪恶的黑手伸向未成年人的呢?
公安反诈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不少被电信诈骗的未成年人是这样“掉坑”中招的:诈骗分子通常在网络平台发布“低价装备”“免费皮肤”“游戏账号出售”等“钓鱼”信息,诱骗未成年人与其进行语音视频私聊,而后再以“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等要求未成年人转账付款。

如果未成年人拒绝转账,诈骗分子便又会冒充公检法执法人员,以诸如“不配合的话,要把你父母亲抓起来关起来”等套路话术,恐吓诱导未成年人使用家长手机私下交易,将家长的钱款转出骗取钱财,最后引导未成年人删除记录并将其拉黑。

当诈骗分子实施诈骗过程中“需要家长的人脸识别验证”,小孩无法轻易获取支付密码时,诈骗分子又冒充游戏公司客服或其他身份,称未成年人开通支付服务需取消扣款,诱骗家长一步步操作最终实施转账。
请家长们务必引以为鉴、提高警惕,帮助孩子远离各类诈骗陷阱。
近年来,各地公安不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反诈宣传,通过向学校转发相关反诈宣传视频,普及新型诈骗手法,开设“反诈小课堂”等方式,教育引导未成年学生增强识骗、防骗意识。但是,由于未成年人涉世未深,对于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偏弱,容易被威吓从而被骗。
请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01
要定期检查孩子使用的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检查孩子的上网情况。对于孩子必须使用的电子设备,要检查设备上软件安装情况。
02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例如,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会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特别是别轻信中奖、赚外快等广告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03
家长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开通免密支付要谨慎。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余额。
04
需要强调的是,生活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多与大人沟通交流,学校和家长都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比如讲述相关案例,灌输防诈知识,引导孩子注意防范,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事情,或者受到侵害后,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并及时报案。
报警、咨询电话:96110 或 110
警方提醒

请各位家长务必要保管好手机及相关账户信息,不要将自己日常使用手机交给未成年人长时间玩耍,特别是绑定了各种网上支付软件及银行卡的手机,绝对不能将支付密码告知未成年人或当面输入支付密码。
要加强对子女的网络安全教育,要引导孩子适度娱乐,不要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不要乱点击网站链接、不要随意扫码转账、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给犯罪分子机会。
福清市教育局微学堂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4-21 11:13 福建
编辑/审核: 陈诗雨 王宁
来源:罗源县教育局、罗源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