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峰王氏宗祠位置图

据祠堂内《瑶峰王氏渊源碑》文记载,瑶峰王氏立族于南宋后期,至今约有七百七十年的历史。他们的祖先在明朝时期迁至福清海口一带,后来因战乱,三兄弟分别迁移至瑶峰、玉峰、鳌峰三个地方。
现瑶峰王氏有人口近500户、2300人。
瑶峰和玉峰本来都是音西镇的,现在分别是音西街道和龙山街道,
鳌峰比较可靠的说法是在今城头峰前村,但现今三山镇也有一个鳌峰村,不知道有没有关联,或者史书有没有记错?

福清瑶峰王氏宗祠位于福清市环城路清繁大道南侧(瑶峰天桥下来左侧)

该宗祠建于2011年8月,建筑面积940平方米,占地20亩。

瑶峰王氏宗祠大门

瑶峰王氏宗祠内部装饰非常豪华富丽,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祠堂内有众多对联,牌匾就有87面,内容各不相同。这些对联和牌匾都体现了王氏家族的文化底蕴和对家族历史的尊重。
祠堂内瑶峰王氏宗祠对联:
勋业昭日月万载衍祺祥,
功名及子孙千叶发馨香。
鸿址肇太原经固始历怀安爰处瑶峰开伐阅,勋名振天下绳祖武翼孙谋绵延世德蔚兰芳。
春露秋霜正蕴藻流芳频繁焕彩,
左昭右穆喜宗支蕃衍灵爽凭依。
修齐敦孝友祖功垂福泽,
辅弼笃忠贞宗德衍家声。
宗祠聚祖考之精神群昭群穆真觉有严有翼,祀典表子孙之爱敬我将我享唯期来格来临。
勤俭持家农工士商各居业,
文章华国祖考高曾乃慰心。
千百年祖宗如在,
亿万世子孙同荐。
先代贻谋由德泽,
后人继述在书香。
修身齐家不外纲常大节,
继志述事毋忘孝友先声。
玉树芳兰承俎豆,
金章紫诰谷蒸尝。
旭日升腾青山下青山永续,
霞光照彻瑶峰村瑶峰长兴。
家兴族兴不外亲亲长长数大事,
祖远宗远全凭子子孙孙一个心。
阳明理学一代斗山瞻仰,
三审勋猷千年俎豆馨香。
一门忠气山河壮,
百代精神日月光。
嗣世称王开闽伟功归三审,
恤民尚节治邦德政泽万家。

王氏行第世序为:
辈名:
象向曾贤登朝庚贻孙诗
本枝克笃斯式衍之孔长
表字:
君懋建时卿士明开宗义
祖训欲随宜庆诚以永守

瑶峰王氏祠堂为两个天井,三进式土木砖混结构。分别为外院,中间内院接待厅,内房祭祀堂。
在古代三进式建筑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所属房主非富即贵!

这里不得不说门户礼仪和建筑礼仪,从汉武帝开始废百家,独尊儒家,及往后的两千多年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礼仪也是生活中维系和谐社会道德规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礼仪也是中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福清文献名邦的重要体现!

礼仪重要体现分为两个部分:
其一是人文,其二是建筑!
建筑不但是有钱和身份的象征,建筑也体现了房主的修养和品味!

现在再说三进,普通人家是只有两进的,外院内房;
有钱的大户人家有三进,有三进礼仪,也体现他们的尊贵;
从大门进入,进外院;
穿过二门,入内院;
过正房,三进院,入內房。
其实古代建筑很好的保护隐私的,比如古代大门打开进入,还有个风门,平常不开,回家或者进入从两侧走,即可让人知道家里有人,也不至于和过往人一直碰面一直打招呼,还有就是里面的隐私不至于让过往人一直能看到。
好复杂,现在好像都丢了这个传统,只知道洋楼别墅。

宗祠总造价247万元,其中华侨捐资108万元,其余由宗亲募资。里面还有篮球场,目前应该是福清最大的祠堂了,占地面积也是最大的!

瑶峰村王氏简介:
瑶峰是单一姓氏的原乡村,有800多年的历史(一说770多年),外称瑶峰原乡。
瑶峰王氏历史悠久,据传其祖王导六世孙、建安侯王僧亮(王增)在南朝齐永明3年(485年),带全家进入福建定居,唐时故居现改为西禅寺,比闽王王审知进入福建的时间还早400多年。
而后福州王氏最主要的一支从福州迁移到福清,福清王氏家族先人原居于福清长东乡文兴里刹上(刹厝),即今福清东门外的龙山村。
南宋绍定五年,因战乱避祸,王棨的十三世孙王守愚、王守鲁、王守约三兄弟分迁到:
修仁里瑶峰(今音西街道瑶峰村)、
文兴里玉峰(今龙山街道玉峰村)、
永宾里鳌峰(今城头镇峰前村),
躲战乱,立新村,史称之为三峰“王氏”。

福清“三峰”王氏祖上王棨是晚唐著名诗人、律赋家,也是福清置县之后,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第一人。历史上,王棨与黄滔、徐寅并称“晚唐律赋三大家”。
三峰王氏之一瑶峰王氏宋朝立村以来,出了5位进士、11位举人,可谓书香门第!
是他们家族的荣耀,也是福清乃至福建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