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漈阳书院位于阳下街道漈头村钱塘溪畔,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该书院是陈氏祠堂的附属部分,至今保留明清建筑风格。
书院里保存两块石碑,记载着书院的建设过程。其中一块曰:“盖闻前有所创,必后有所因;而后有所因,乃无负前之所创。吾族崇祀九天开化梓潼帝君,并奉大奎星像于世。室之旁题之曰漈阳,明吾姓所由始也。续之曰书院,示吾侪所有事也。前则金山挺秀、青联牛斗之墟;后则漈水环流、绿映奎光之阁。诚可谓地灵而神灵、神灵而人杰矣。惟是时移世易,不无两折风摧。爰倡重修,共襄盛举;同心奋勉,在事乐输。庶(宇?)墙重峻文章,显著于千秋;庙祀崇隆俎豆,馨香于百世尓。兹值落成,谨勒石以志。(以下是捐款者姓名及捐款数目,从略)。总理:廷宠步蟾,董事:鸿文、春祺、斯华、联辉、天荣、天周、天莲、廷汶。咸丰戊午年仲冬吉旦重修。”

另一块是重修文昌祠碑,无正文,只有捐款者姓名及捐款数目。总理:振金、振璧。董事:廷受、冠元、廷楸、振波、祥麒、树棠、振拔。落款:光绪岁次壬辰荔月吉旦立。

漈头村位于阳下街道东北部,是福清最早的革命基点村,先后牺牲了10位烈士,被誉为“福清革命的摇篮”。20世纪30年代初,中共福清地下党员何文成、陈炳奎等在漈头村开展革命活动。1934年,中共福清县委在这里诞生,福清革命的重心随后由城镇转向农村,掀起了农民革命热潮,举行了南西亭暴动。

抗日战争期间,漈头村许多青年跟随游击队北上,加入新四军。1941年,中共福清中心县委把隐蔽在海上伪和平救国军中的干部和武装人员全部撤回,组建了3支抗日游击队,其中第一支是福平沿海抗日游击队第八中队,它就在漈头村成立,队部设在漈阳书院和陈氏祠堂。以此为据点,游击队四处袭击日军。漈头村成为福清人民武装抗日的重要基地。抗战胜利后,漈阳书院和陈氏祠堂成为中共地下游击队议事之所,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了功劳。解放战争期间,漈头村村民积极开展除暴反霸斗争,并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福州、福清、平潭等县市。
如今,漈阳书院和陈氏祠堂成为福清市基层理论宣讲基地和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所。


相关链接:
●何文成(1909—1935),东张镇华石村人。1928年考入福州乌石山师范学校,创办《融声》报,后被逮捕入狱,被判3年徒刑。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被提前获释。同年,中共福州市委派他回福清建立党组织。自此开始了以革命为职业的战斗生涯。1932年任中共福清特支书记。1934年任中共福清县委书记。南西亭暴动时,何文成任总指挥。何文成等考虑敌我力量悬殊,随即把队伍化整为零,转入隐蔽斗争。后策划举行北西亭暴动。暴动未果,何文成前往长乐途中被反动民团抓捕。在福清监狱,他秘密组织、发动越狱行动。越狱失利后,何文成被秘密上解福州。1935年在福州鸡角弄就义。
●陈炳奎(1907—1937),阳下街道漈头村人。1928年考入福州乌石山师范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创办《融声报》。1931年考进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后转上海持志大学。1932年任中共福清特支委员。1934年,中共福清县委成立,陈炳奎任县委委员。同年组织并参加了南西亭暴动、北西亭暴动。1935年任中共福清县委书记,支持配合闽中游击支队开辟罗汉里革命根据地,开展了3年游击战争。1937年,抗日救国会福清工作委员会成立,陈炳奎任福清工委秘书。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福州鸡角弄就义。
来源:林秋明 文化福清
2024-04-08 11:25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