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枇”里“杷”啦
课程故事
看见儿童,找到课程。课程的开展是一个“认识—发现—收集—梳理—利用—评价—再认识”循环反复的过程,需要不断深入精进。
当我们轻轻地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童言童语,课程故事就在我们身边悄然展开......
课程缘起
春分之际,枇杷小镇的山坡上,满树的枇杷如同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华服。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的目光也被这绚烂的景象吸引。“老师,看,枇杷都黄了!”他们兴奋地指着窗外,那满树金黄的枇杷,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诱人。
每当课后休息,或是进餐之时,小朋友们总会趴在窗前,凝望着那些熟透的枇杷。他们讨论着、猜想着:“这枇杷一定很甜吧!”“会不会有小鸟来偷吃呢?”孩子们对枇杷的好奇心与日俱增,我们决定借此机会,开展一场关于“枇杷”的探索之旅。
课程实践
随着日子的推进,孩子们对枇杷的观察愈发细致。一天,他们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引发了他们无数的猜想。
“为什么枇杷上会有毛毛呢?”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回家,与爸爸妈妈一同寻找答案。原来,这些毛毛是为了保护枇杷,防止它们被虫咬。

然而,孩子们又发现,有些枇杷还未成熟就已经变得干瘪。他们猜测,这可能是因为枇杷树缺水。于是,孩子们提议给枇杷树浇水。他们讨论着浇水的频率、水量,最终决定通过轮流的方式,每天早上做完早操后,一起为枇杷树浇水。

随着枇杷的日渐成熟,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孩子们发现,有些枇杷竟然少了一块肉。经过观察,他们发现这是小鸟的“杰作”。于是,一场保护枇杷的行动开始了。孩子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如挂铃铛、敲鼓、制作面具等,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最后,他们决定制作稻草人来守护枇杷。经过孩子们的努力,稻草人终于制作完成,但遗憾的是,小鸟似乎并不害怕它。


于是,孩子们又尝试了新的方法——为枇杷套上袋子。经过几天的观察,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个方法果然有效,小鸟无法再吃到枇杷了。

课程收获
“幼儿园的枇杷树太少了,我还没吃够呢!”一个孩子的感慨引发了大家的共鸣。于是,他们开始设计并搭建自己的枇杷园,希望能种出更多的枇杷,与朋友们分享。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照顾枇杷树,还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次探索的点点滴滴,分享着内心的喜悦与期待。
课程反思
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大自然,都是活教材。”这次关于枇杷的探索之旅,让孩子们回归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发现、成长,收获的不仅仅是枇杷的甜美,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次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对枇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分享。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在枇杷小镇上幸福生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福清市教育局微学堂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4-04-02 17:51 福建
编辑/审核: 陈诗雨 王宁
来源:一都中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