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时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在二十四节气中
只有“清明”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节日起源
清明节的来历与寒食节有关。据传,我国春秋时的晋文公重耳曾流亡国外19年,忠臣介子推始终不畏艰难随行护驾,曾经割自己的腿肉熬汤,献给重耳。后来重耳做了国君,介之推和其年迈的母亲一起隐居在深山中,晋文公怎么设法让他出山都无济于事。于是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不料大火连烧三日,介之推仍抱木不出,被烧死在山中。晋文公悲痛之余,下令民间停火冷食三天,以纪念这位既忠又愚的功臣,此举相沿成俗,演绎成了寒食节。
寒食节一般在清明前一、二天,到了唐宋以后,此节就与清明节混同,并逐渐演变成了清明节。晋文公纪念介子推是感恩之举,民间就学他来感恩自己已故的亲人,所以清明节习俗就顺理成章地世代相传了。
清明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
祭祀节日之一
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
今天就跟着有福君
一起来看看福州的清明习俗
压纸
每年清明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在福州话里,扫墓俗称“压纸”,福州人常常会用“你压纸了吗”来询问亲友是否已经扫过墓。扫墓时,用石头压上纸钱有重要意义,象征着告诉从坟墓边路过的人:“在此安息的前辈后继有人”,这是福州人扫墓的习俗。

压纸。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过去,不少人压纸还要点香烛、放鞭炮,现在则践行文明扫墓,不少人以鲜花代替香烛,一样表达了后人对先人的一片孝心与怀念。
折松枝
人们扫墓后,会折松枝带回家,插在家门口或者显眼的窗台,这是为了向邻居说明自己家里已经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并且据说清明插柳能除灾去邪,俗称“辟邪”。

折松枝。图源:仓山旅游
现在大多是折小点的松枝或者系一条黄丝带等。
菠菠粿
清明粿,在福州也称菠菠粿,是清明节福州人必备的传统糕点。在扫墓祭祖中,清明粿是少不了的。

菠菠粿。图源:福州史志
菠菠粿的造型比较简单,青绿色赋予它以春天的绿意。外形可用印模压出各种形状、面纹,常见有乌龟、寿桃等。旧时,小康以上的家庭均备有雕刻精致的印模,上面还刻有氏族堂号。
底垫多采用年糕叶(福州人蒸年糕常用的垫甑叶,是大草寇、艳山姜的一种),也有采用黄皮叶、龙眼叶等,多是取其香味,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新鲜出炉的时候点上红点,是福州传统的做法。
光饼
除了菠菠粿之外,清明节必备的供品还有光饼。为何福州民众要用光饼来供祖先?这是由于光饼是抗倭名将戚继光发明的,是一种最简单的烤制小饼,人们便把这种行军中的干粮叫作“继光饼”。福州人感念戚公功德,同时也为了永久纪念他。

光饼。图源: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这个传统在福州代代相传,形成了福州人在已故亲人忌日要供上光饼的习俗,体现了福州人重情感恩的优良传统。
清明祭扫
这些注意事项请关注
↓↓↓
预约错峰祭扫
请市民朋友积极参与预约祭扫,合理安排祭扫时间、路线及出行方式,主动避开祭扫高峰日、高峰时段,做到错峰祭扫。
倡导无烟祭扫
春季山林火灾诱因多、风险高,为减少因祭祀用火引发山林火灾,请广大市民朋友增强防火意识,不携带火种上山祭扫,采取鲜花祭祀、无烟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并主动参与各殡葬服务机构开展的“无烟陵园”创建活动。
对于农村传统墓葬区祭扫活动,请市民朋友们积极配合,严防山林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
号召移风易俗
请市民朋友选择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逝者,不断丰富清明节日内涵,共同推进殡葬习俗改革,促进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024-04-04 11:52 福建
来源:有福君
编辑:翁秋英
出品: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欢迎转载 转载请标明来源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