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查看大图。42+万用户选择下载看福清App享受全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x
亮晒评比找差距,比学赶超促提升。连日来,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重点指挥部建设“亮晒比学”活动,梳理好经验、好做法,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动员全市上下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动力,深入实施“三争三领”行动推进“十大工程”,攻坚克难、拼搏进取,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清实践中干出新业绩。即日起,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推出“亮晒比学”玉融行专题系列报道,分别在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同步刊播,传递我市重点项目落地开花、拔节生长的声音,展现全市上下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拼劲,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海滨山水城市和最优最佳卓越超越的最福清提供坚实保障。
乡村蝶变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从落后村貌到美丽乡村 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从单一农业到乡村文旅全面起势 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如今的福清 村村有特色,镇镇有亮点 季季有风景…… 一幅“乡村美、产业兴、村民乐”的 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天重点项目建设“亮晒比学”玉融行活动聚焦的是福清美丽乡村,跟着镜头一同走进田间地头看变化,亲身感受乡村幸福生活,共同记录乡村振兴路上的点滴。
“和美柏渡、幸福巷下”,龙山街道柏渡村,旧时是南来北往的重要渡口,今夕地处城乡结合地带,热闹与安逸在这里并存,古韵与新颜在这儿相得益彰,这个历经400多年风雨沧桑的村庄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
龙山街道柏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训育表示,
柏渡村以巷下自然村为试点,重点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口袋公园、改造停车场和村主干道、将乡村故事画上墙……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再逐步推广至整个柏渡村,实现打造“和美柏渡”的目标。
走进石竹街道洋梓村,山青水绿,花香醉人,彩虹景观吊桥、环山栈道、太城溪生态河岸、房前屋后的“美丽庭院”……一处处如画美景。洋梓村依托山水等自然资源优势,集中力量优先抓好休闲文旅产业,打造出一条特色浓郁的“村”游路线,恬淡闲适的乡村游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洋梓村享有城市后花园的美称,是发展观光旅游的好地方,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特色种植园、室内婚纱摄影基地、网红餐厅、户外露营等项目。目前,一批农家小院逐步建成,后续的农产品深加工和文创产品开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瞄准乡村旅游市场,深挖农旅“宝藏”,是福清诸多乡村振兴中的“法宝”。音西街道龙溪村依山傍水,景致宜人,立足地处京东方科技园区周边的区位优势,借助产城融合东风,着力发展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乡村产业。
音西街道龙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建文告诉记者,龙溪村立足“福建首个青创乡村新范式”发展定位,创新实践“乡村运营前置模式”,引入“乡村振兴专家智库”,全面利用和盘活村庄闲置资源和美丽乡村旅游项目,探索打造“泛龙溪村乡村振兴示范带”。
土地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基,从“沉睡荒地”变身“绿色沃野”,海口镇后路村向废弃荒地要良田,投资约390.50万元,盘活村中废坑塘及周边零碎用地共165亩。据了解,今年后路村165亩水稻已经全部归仓,单季水稻产量达132000斤。
这些新造耕地出租给本村种粮大户,实行规模化经营,村民的租金收入加上福清市配套奖励资金和后续管护费用,预计每年可新增镇村两级收入500万元,这为海口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土地整治,不仅“整”活了土地,“改”出了美景,更带来了村集体增收的好“钱景”。为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港头镇东翁村着力在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上“下功夫”,计划将460亩旱地、坑塘水面、沟渠等整合“升级”成水田。
在东翁村“旱改水”项目现场,一垄垄的番薯秧伸展着翠绿的藤蔓,郁郁葱葱地覆盖住了脚下的土地,长势喜人。今后,经过改良后的土地将实行“水稻+地瓜、蚕豆、马铃薯”水旱轮作模式。“我们算过一笔经济账,现在老百姓的地是以每亩500元出租,‘旱改水’后,地力更加肥沃,每亩租金最高可达12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增收’。”港头镇党委组织委员高清云告诉记者,目前东翁村“旱改水”项目设计图已经绘就,计划9月动工,11月竣工。竣工后,土地将由东翁村集体承包给农业种植大户,实现规模化、经济化种植。此外,港头镇还计划在这片区域建设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农旅项目,打造二十四节气农耕公园,奋力写好东翁村乡村振兴文章。
文 薛雅平 图/视频 陈川 张晨 宋波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