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
在沙埔镇太武后场养殖场内
闸门旁,工人在安装警示牌
海堤上挖掘机挥动着臂膀修整河道护坡
另一侧,防浪墙的施工正有条不紊地开展


今年以来
立足海洋、滩涂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
沙埔镇投入3650万元
对太武后场、平林至太武前场
青屿门场、环赤礁场等
4家花蛤苗养殖场进行改造提升
总面积约1.08万亩

“我们多个班组同时施工,现在太武后场堤岸内部护坡的修缮提升工程已全部完成,确保养殖场在8月底花蛤育苗期能投入使用。”沙埔镇水利站站长何慎玉介绍,经过提升改造后养殖场的蓄水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蛤苗存活率,提高产量产值。
太武养殖场新一轮承包经营权于3月公开拍卖,10年租金竞拍为3983万元。“改造好后,效益也会跟着好,这次的承包租金比以往的都高了。”何慎玉说。

沙埔镇养殖场(太武后场)提升改造工程投入约800万元,于今年5月进场施工。一期项目包括改扩建防洪蓄水闸门1座及便桥一座,改造河道两岸生态护坡及河道水环境治理、河岸生态环境改造整治。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预计11月完工。

浅滩正接受阳光的洗礼
海鸟在上面悠闲踱步
环顾四周
修缮一新的闸门、河堤
逐渐成型的生态步道
倚着凉亭
吹着海风
欣赏着眼前的景色
畅想着蓄满水时
养殖场里的另一番景象


年代久远的防洪蓄水闸门
经改扩建后
消除了安全隐患
河道经过疏浚
提高了行洪能力
让周边农田不再担心洪水
生态护坡和步道
相互呼应
成为村民休闲健身又一好去处

太武后场养殖场处于青屿、文场、太武三个村庄交界,工程完成后将从单纯的花蛤育苗养殖场逐步转型为连接青屿、文场、太武三个村庄的集生态保护、蓄水调洪、经济效益为一体的新型花蛤育苗基地,同时兼具附近村民休闲娱乐的生态公园的功能。

“现在青屿村的400多米生态步道已经建好,接下来,我们将抓紧建设进度,早日将3个村庄2000多米的生态步道连接在一起。”何慎玉说,养殖场提升改造工程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将提升生态效益,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沙埔镇养殖场(太武后场)是沙埔镇四大养殖场提升改造工程中最早动工的,另外3个场的工程也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沙埔镇养殖场(平林至太武前场):
投入约750万元,新建排涝泵站1座,翻砌河道两岸护坡约1800米及河道水环境治理、河岸生态环境改造整治。目前设计勘察论证已经定稿,计划于12月完工。
沙埔镇养殖场(青屿门场):
投入约800万元,改扩建涵桥3座、新建蓄水闸门1座、改造河道两岸生态护坡4800米及河道水环境治理、河岸生态环境改造整治。截至目前,正在论证,计划于2024年3月完工。
沙埔镇养殖场(环赤礁场):
投入约1300万元,修缮蓄水闸门2座、修建护坡约5500米及河道水环境治理、河岸生态环境改造整治。目前正在预算审核,计划于2024年2月完工。提升后预计每年增收1500万元。
位于福清东南端的沙埔镇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广阔的浅海滩涂为花蛤育苗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沙埔镇在发展中不断求变,深入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谱写最福清的沙埔篇章。
来源 壹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