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钟天地之灵气,蕴山水之毓秀。作为梦文化的发祥地,石竹山素有“中华梦乡·石竹仙山”之美誉,这里山川壮丽、湖泊秀美,梦文化源远流长。为积极助力市委打造福清最美“后花园”和全国知名旅游“新地标”,日前,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联合福清市作家协会在石竹山风景名胜区开展以“新春绿道采风行”为主题的采风创作活动,十多位福清本土作家深入石竹山、三福步道、东张古渡口等地,探寻仙山文化,发掘人文底蕴,刻画山水之美,记录心中感悟。
“壹福清”微信公众号开设【新春绿道采风行】专栏,陆续推出系列作品,带领大家共同感受石竹仙山的自然、人文魅力。
《邂逅最美“稻花香”》
林英
轻轻地
走进美丽的周店村
与这里别样的风景
来一场夏日“醉美”的邂逅
很难想象
曾经那个古老的乡村
如今已是如此诗情画意
山环水绕
人杰地灵
仿佛一个“离尘不离城”的后花园
从高空俯瞰,秀美山水与农家稻田争相辉映,一条红蓝配色的田园步道蜿蜒在周店村里,徜徉在古民居里点缀着高雅古朴,穿梭于农田阡陌中涂写着斑斓多彩,横盘在堤坝流水间诉说着悠悠情思。这条步道也把周店村打造的网红景点串联起来,宛若景观地图上引人注目的七彩路线,让人行走步道上,不只是健身怡情,更是置身旖旎风光之中,惬意观景,流连沉醉。

踏上这条步道,便开始周店的乡村之旅。果林、稻田、小溪映入眼帘,一股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步道两旁,畲族风情的住宅院落令人眼前一亮,一排排围墙上满是精致幻彩的文化长廊。在彩虹一般的步道走走停停,清闲无事,坐卧随心,大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沿途不仅风景如画,还有动物雕塑特点的打卡点、有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乐场所,有为游客们专门设置的休息区……缓步慢行,静静享受这慢生活带来的惬意和从容,内心顿时感到无比的丰盈!

沿步道行至村子的中心,便是远近闻名的“红色阵地”,即周店村党员生活馆,也是福清市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学习基地。这座五十年代的东洋风格老建筑原先是周尧小学的教学楼,后由于学校搬迁异地重建而废弃多年,而今党建元素的植入又让它重新焕发新春。徜徉其中,你可以重温红色老电影,可以跟随智能沙盘重走红军长征路,也可以在航空展厅里找到新时代科技带来的自豪感,甚至还能看到曾经陪伴我们成长的老旧物品。我们在感受百年建党的艰辛和荣光时,还有着满满的情怀让人感动。抚摸着富有年代感的红砖墙,在木板廊道中吹着穿过弄堂的风,浓浓的复古风情让你沉浸其中,眼前景致仿佛是老旧泛黄的胶片,在时光的斑驳中,细心寻觅着已然消散烟尘里记忆的碎片,思索不再年轻的自己又该如何褪去这光阴的枷锁,行走余生。

每到周末,这座党校就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福清市复兴少年宫在这里创立了教学点,福清市宏路中心小学组建了教师志愿者团队,定期在这里给村里孩子们上课。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教师们的孜孜不倦,志愿者们的爱心保障,让这座小楼多了深深责任和丝丝温暖。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在小楼右侧的幸福院里更是感受到了如家一般的温暖。这里硬件设施齐全,内设厨房、餐厅、卫生保健室、洗衣室、日间休息室以及多种休闲活动场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老人们的夕阳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可以在这里享用公益膳食,享受免费的体检服务,还可以打牌、下棋、阅读、观影、小憩……大爷大妈们曾经为周店村的发展和家庭的生计挥洒了青春,而今放下了辛苦劳作,大家聚在一起,用地道的家乡话述说新农村的变化,谈家长里短,憧憬美好的生活,其乐融融,用他们最常挂嘴边的话讲就是如今老伙伴们该享福了。

从党员生活馆出来,大约数百米,便到了村后的乌石山脚下,有着千年历史的灵岩禅寺掩映在青山绿树之间,自唐代起就香火不断的寺院,让周店村有了更深的历史沉淀。步入寺中,红墙红瓦的殿堂式建筑依山门中轴线整齐分布,庄严肃穆,钟楼与鼓楼分列两侧,高低错落,更显宏伟气势。歇山式屋顶配上翼状飞椽,寓方正中显曲线之美,远望若飞雁栖落,翩然欲飞,近看则令人顿生静谧清幽之感。寺中,古榕翠竹环绕点缀,亭台轩榭掩映其间,石桥清泉穿流连接,移步换景,让山水与古寺交相辉映,得自然脱俗之趣,超凡出世之妙。

千百年来灵岩禅寺香火鼎盛,民众虔诚参拜祈福,同时这里也兼具教化乡民,开课授徒的职责。灵岩寺前身是祭祀掌管文运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的文昌阁。晚明时期有“铁面御史”美誉的林汝翥回乡省亲,见寺宇破损,奔走乡里募资重修并题写匾额。灵岩书院建竣后,举人、文林郎郭拱南去信林则徐,求撰碑文,林则徐当即亲笔撰书,郭拱男便将全文勒于石上,并镶嵌于书院前落的“文昌阁”大墙。此后几经变迁,寺庙几乎成为废墟,一些珍贵的古石碑散落不见。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周店村一村民拆仓库重建时,那块刻有“灵岩书院”由林则徐亲笔撰文的石碑才得以重见天日。正是这些名人乡贤的极力推动,让灵岩寺在历史的洪流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当地文人墨客读书论道、吟诗作赋的风雅之所。周店村也正是有着这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浸育出敦风厉俗、抱素怀朴的文明乡风,才有着今天物殷俗阜、安居乐业的幸福景象。
穿过禅寺,拾级而上,山丘顶上就是享誉当地的滴水观音石像。石像高约21米,白色花岗岩材质,是福清市内最高的观音石像。这座观音石像由大理石观景台和观音主像构成,建筑整体庄严肃穆,整洁明净。观音石像背靠乌石山麓,与石竹山遥望对揖,流连其间,心无俗念,似于无声处听凡尘落素,感悟清心居正之道。如今观音石像周边成为村民们避暑休闲的绝佳场所,大榕树像擎天巨伞,把酷热挡在山门之外,男女老少可以在这里纳凉、下棋、散步,更有稚子捧书阅读,游戏嬉闹,不亦快哉。
沿灵岩寺旁铺设在引水堤坝上的步道,便来到有宏路“鼓浪屿”之称的松子坝,这里溪水潺潺,蓝天白云和青山茂林倒映水中,配上轻烟薄雾,宛如水墨山水画跃然眼前。池畔绿树红花与亭台栈道相得益彰,置身其中,让时光慢下来,听蛙鸣蝉噪,闻乡土芬芳,赏春和景明,再约上三五好友,一起露营、野餐、烧烤、嬉戏……绝对是网红打卡,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如果你有兴趣,还能在步道旁寻一家夜光餐厅,品尝正宗地道的乡村农家菜,融城人不偏好重口味的菜肴,以菌菇配上肉片滑粉就成了清淡美味的汤羹;常见的农家青菜白灼后浇上配好的佐料更是异香扑鼻;再来上一盘鲜炸蛎饼,配上一碗海鲜锅边,别有一番风味;当地人更喜欢采些新鲜的竹笋,切上五花肉小炒,或与芋头焖烧,或与海蛏海蛎作酸汤,每一道都在刺激着你的味蕾,让人大饱口福。如今,周店村正全力打造以红色文化和历史人文为核心的精品乡村旅游品牌,开办农家餐厅,配套和完善休闲娱乐设施,相信不久的将来,周店村将会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成为福清文明宜居乡村的名片,农村的居住环境会进一步得到改善,村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是溢于言表。

行走在周店村田园步道
欣赏着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
感受着淳朴文明的乡风民俗
不禁让人感叹周店村民真是有福!
福在党员生活馆
福在千年灵寺中
福在松子坝的灵秀里
福在每个周店人的心窝上!
其实在这里
幸福的不只是村民
来访的每一位踏于安宁与幽静的游客
更是宛如行走在福中
【作者简介】
林英,福建省作协会员,福清市作协常务副秘书长。散文、诗歌、小说作品发表于《福建文学》《福建乡土》《青年文学家》《中华文学》《参花》《唐山文学》《中国诗人》《西非统一商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