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宋,福清有一个黄姓家族,被称为巩溪枢相之族。这个家族出过许多大人物,其中最知名的叫黄祖舜。黄祖舜(1100-1165年),字继道,南宋福州南日岛人(历史上属于福清县管辖),晚号巩溪宫人。他著的《论语讲义》,皇帝御批国子监刻板刊行。黄祖舜曾来黄檗,留下登览秀阁赋《黄檗览秀阁和韵 》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飞阁凌云翠,幽寻一径微。
峰峦长竞秀,烟水莽相围;
景色尘嚣外,诗情领略归。
标题属大手,价重胜留衣。

据乾隆版《福清县志》卷二十“杂事”记载:“黄祖舜宅在大壤”。卷九“进士”记载:“哲宗元祐三年戊辰李常宁榜”有“黄豫,特奏名(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叫“特奏名”,与“正奏名”相区别)”。而“黄豫之子黄祖尧”是“重和元年戊戌王昂榜”进士。黄祖尧弟“黄祖舜”,是“宣和三年辛丑何焕榜”进士,历官资政殿学士,通奉大夫,枢密使,成国公,事迹载《名臣传》。上面记载表明,黄豫是“特奏名”的进士,他两个儿子黄祖尧、黄祖舜是“正奏名”的进士,父子三人都是进士。
黄祖舜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官至军器监丞。在升到吏部员外郎之后,外放泉州通判。出行赴任前,朋友们设宴给他送行,他很正式地给下属和朋友们讲了一通话,他说:“持守正道,怀念恩德的读书人,不应该是只求仕途,要甘于做寒素之士。如果能够从科举这个独木桥之外,对于那些学问、品行都很出色、又是至纯至善的人,最好能够从县里举荐到州里,这样,从州郡到地方学校,会给更多的读书人做一个表率。州郡也会因为能够推选出品行优异的人,说明这个地方文风世风昌明,这不又增加了地方的美誉度。”
他的属下回头就将黄祖舜这个意见上奏给礼部。没想到黄祖舜因为这一番话得到嘉奖,没有外放,而是留京上任仓部郎中,后来又升迁为右司郎中、刑部侍郎兼侍讲。
在这个期间,黄祖舜完成了他的著作《论语讲义》,并向朝廷上报。皇上命敷文阁学士金安节校勘,金安节看后很激动,评价这本书用功深,观点明晰,分析透彻精辟。皇帝就批转到国子监,让他们刻板刊行。

黄祖舜眼里揉不进沙子,是一个十分喜欢管闲事的人。他有话就说,敢于上谏,多次抨击朝中的指令和政策。不妨看看他管了多少“闲事”。第一件是魏国公张浚病逝之后,家里留下五十多个原来官配的使下人,黄祖舜说:“现在等候补缺的武臣,有的等了好几年,而如今有多少在位的人不劳而食、无功而升,长此以往,朝廷拿什么来勉励臣子建功立业呢?”皇帝听后下诏:所有大臣的家兵,裁去八成。
二是婉约派词家周邦彦,就是那个和李师师有约,和宋徽宗撞车,后来写了《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的周邦彦,他的养孙被封候,黄祖舜说:“阁门不可以因为恩泽补迁封侯。”池州、新州两位知府直接提升为修撰,黄祖舜说:“修撰这个官职,本是为文学之士准备的,不能被没有学问的人随便就得到。”已故资政殿学士杨愿的家人乞请皇上表恩。黄祖舜说:“杨愿暗地里帮助秦桧,中伤了不少好人。”秦桧的儿子秦熺死后,被追赠为太傅,黄祖舜说:“秦熺参与了和他父亲秦桧的暗中谋议,不适宜追赠太傅。”朝廷就很快夺回了谥号。这一堆已经被皇上允许的诏命,由于黄祖舜挡了这一道,最终都被叫停了。
绍兴三十一年(1161),黄祖舜为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此前刚刚经历了海陵王完颜亮率兵渡过淮河入侵南宋。后来海陵王最终在内战中死亡,金军入侵的步伐停止,宋金两国议和。朱熹针对这次事件投书黄祖舜,抨击朝廷的主和苟安。黄祖舜因为这件事受到影响,隆兴元年(1163年),被罢去京官职务,出知潭州。七年后,在任上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谥号“庄定”。

黄祖舜和南安雪峰寺还有一段值得一说的因缘。在福建,有“大雪峰,小雪峰”之说,大雪峰指的是福州闽侯的雪峰寺,小雪峰就是坐落在南安市康美镇杨梅山上的雪峰寺。这两座寺庙,都与义存大师有直接渊源。义存大师是唐代南安杨梅山下西林村人,12岁出家,参学福州等地,后在闽侯兴建雪峰寺,成一代高僧,下启云门、法眼两宗。唐僖宗曾经赠义存大师紫衣袈裟,赐号“真觉大师”。义存大师是个孝子,晚年时葬父母在家乡杨梅山。
73岁那年,义存大师已名满天下,为报父母恩情,他回到杨梅山结庐守孝3年。百余年后,北宋徽宗时,黄祖舜因崇拜义存大师,便在义存大师父母的坟前竖了一块石碑,上书“雪峰父母坟”,手植罗汉松和柏树于坟旁。自此,雪峰之名开始在南安杨梅山出现。后来在山门上镌刻了一幅对联:“泠泠清清雪,茫茫渺渺峰”,把“雪峰”这俩字巧妙地嵌入,雪峰寺之名才正式启用。

撰文:福建省黄檗禅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白撞雨
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