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钟天地之灵气,蕴山水之毓秀。作为梦文化的发祥地,石竹山素有“中华梦乡·石竹仙山”之美誉,这里山川壮丽、湖泊秀美,梦文化源远流长。为积极助力市委打造福清最美“后花园”和全国知名旅游“新地标”,日前,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联合福清市作家协会在石竹山风景名胜区开展以“新春绿道采风行”为主题的采风创作活动,十多位福清本土作家深入石竹山、三福步道、东张古渡口等地,探寻仙山文化,发掘人文底蕴,刻画山水之美,记录心中感悟。
“壹福清”微信公众号开设【新春绿道采风行】专栏,陆续推出系列作品,带领大家共同感受石竹仙山的自然、人文魅力。
绿道春趣
郭周
朋友说,找一个日子,到石竹山,坐上观光车,沿着三福绿道逛上一圈,便可收获福清这座城市一个季节的七分美景。我不太相信。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来了。

一辆观光车可载十个游客。坐在满载的车上,我一度担心车的马力不足,直到它连续上了几个陡坡,行进丝滑流畅,毫无滞涩感,我这才放下心来,安心地欣赏路旁的风景。石竹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区内景点多却分散,如散落的珍珠,这条26公里的三福绿道,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景观项链”。观光车是可以随走随停的,遇上喜欢的景点,可以下车游赏,拍照,想继续往前了,便坐上车继续向前行驶。环湖绿道不宽,仅单车道,禁止外来机动车入内,道上跑的只有我们的观光车和偶尔轻盈闪过的单车。这精巧的道路,犹如一条蜿蜒灵动的游龙,时而穿过山林,时而现于湖畔,时而隐入花海,时而又从村落里探出头来,与风景融为一体。
观光车沿着绿道行进,绕过应峰寺,经过小石林,不过片刻,一大片油菜花田扑入眼帘。以干净的蓝天为底色,这一片明艳艳的黄,顷刻间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阳光下的油菜花是张扬、奔放的。春风吹拂,菜花摇曳,涌起一波一波金色的花浪,气势磅礴,像一片熊熊燃烧的火焰,灼烧着我们的眼睛。司机停了车,我们如孩童般欢呼着跑入油菜花田间的蓝色小路上,近距离地感受这绽放的春意。油菜花田里,清新、怡人的香味与明艳、灿烂的色彩相得益彰,热烈又和谐。人在花中走,犹如画中游。难怪有人说,春天最美的情话,是“我在油菜花田里等你”。人赏花,花映人,身在花丛中,赏花人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观赏油菜花,拍照留影是最快乐的事情之一,我们互相拍照,把赏花人的身影留在油菜花海中。离开油菜花田时,我们不由感叹:孩子写作文难,带来此处,何愁落笔无言?光是这一片春色就已如此醉人,如果再揉入孩子的童真和无拘,那该能铺展出多少故事?车子继续向前驶去。有时路边会出现两根路障,用来阻挡外来机动车辆进入绿道的,司机的技术很好,总能在我们屏住呼吸生怕刮上的时候,驱车轻巧地钻过路障中间留的窄道,车子两旁与路障的距离甚至不足五厘米。
道旁的景点很多。榕树广场里,站着一棵170多年的古榕树,独木成林,树下已有两家市区来的游客,搭了帐篷,在小桌子旁悠闲地品茗、闲聊。树阴之浓厚,想必夏天来此,也能享受“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美妙吧。经过红色的白鹭滩桥时,我们下车张望了会儿,感受“福清版上海外白渡桥”的风情。这座桥的周边,可见白鹭或翩跹,或觅食,或站在水中优雅地发呆,堪称情侣打卡圣地。
在香山路段停留的时候,朋友们被“香山小洱海”吸引去,有的以湖景为背景不停拍照,有的在油香扑鼻的售卖摊前品尝皮酥馅鲜的海蛎饼,我却信步拐进了一片菜园子里。在城市里居住久了,会生出一种感觉来:现代人似已无力守住菜园,守住那原始质朴的本色。在大棚种植成为主流的当下,春风可以吹绿大江两岸,却再难吹醒一片菜园。而在这里,我意外地邂逅了一片自由的菜园。说它自由,是因为它看起来并无规划,这边几颗白菜,那边一小片蒜苗,园中还有一个约两米长、半米高的小竹架子,搭得歪歪扭扭的,上面攀爬着绿意盎然的豌豆藤,藤上开了好些小花,薄薄嫩嫩的花瓣,白色里透着隐约的粉紫,娇俏、精神。架子边的杂草有半尺高,草丛中蜷缩着几根丝瓜秧,若隐若现,羞答答的,仿佛风一吹,它就能钻回土里去,为这片菜园平添了一股野趣。鼻翼间,淡淡的草木清香里,夹杂着一缕醉人的玉兰香气,那是附近飘过来的,风还带来了柑橘树特有的甜香,这些味道无不让人心醉神迷。我不禁遐想,这菜地的主人,该会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会如陶渊明一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吗?能把菜园种得如此随性又诗意,一定是个性子恬淡的、爱笑的长寿老伯伯吧?车开开停停,一路赏景,不知不觉中三个小时过去,观光车在三福绿道上绕了一大圈,回到了石竹山。此时,太阳正在收敛热情,逐渐变得柔和,金色的阳光洒落在石竹湖平静的水面上,明亮而不刺眼,青翠的鲤鱼岛静静地沐浴着这金光,恬静中透着蓬勃的生命力。观光车在三福绿道上画了一个完整的圈。结束行程,下车时,朋友问:“这风景,我没夸张吧?”“你讲得保守了。”我由衷道。
作者简介
郭周,福清市三山镇人,小学教师,福清市作家协会会员。在《福建文学》《福州日报》《福州晚报》《福清侨乡报》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和小小说等作品数十篇。